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新文化史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引入政治史的研究,不仅能弥补传统政治史研究的不...

14分)新文化史作为一种史学方法引入政治史的研究,不仅能弥补传统政治史研究的不足,而且拓宽了政治史研究的视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前十余年间大量的报章杂志中,处处可见关于黄帝的各类论述,蔚为一股“黄帝热”。

——松侨《我以我血荐轩辕——黄帝神话与晚清的国族建构》

材料二  1925312,“革命尚未成功”之际,孙中山却先行病逝。……着手修建中山陵的同时,留守广州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筹款五十万元,在广州修建孙中山纪念堂和纪念图书馆。当时,广东革命政府财政困窘,但还是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比如要求政府职员捐薪、向人民收取呈词附加费、销售孙中山纪念章、发动各校学生向全社会劝捐、要求各县县长担任额定募捐任务,等等,千方百计筹措这笔款项。

——李恭忠《开放的纪念性:中山陵建筑精神溯源》

(对上述事件,有社论指出)爱你的国父,如像爱你的祖先一样,崇仰革命之神如像昔日之神一样,努力把“国”之意义在建筑中象徵之出来,努力以昔日建祠庙之热诚来建今日国父之会堂及图书馆!

——广州民国日报》(1925421

领袖崇拜可以这样来看:即既存在着自发的领袖崇拜,也存在着“系统的、甚至是马基雅维利式的”领袖崇拜灌输。

——李恭忠《孙中山崇拜与民国政治文化》

材料三  1933年,李大钊被北洋军阀政府杀害6年后,北平各界发起了公葬李大钊的活动。这次公葬除了北平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青年学生外,当时国民政府的高层人士、社会各界团体(如北京大学)、各类知识分子(如胡适、鲁迅)纷纷在这次公葬活动中亮相,这显示了当时民国政治文化生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

——李宗刚、陈志华《公葬李大钊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政治文化生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黄帝热”是三民主义中哪种革命思想的文化象征?这种革命思想有何局限性?(2分)

2)据材料二,孙中山崇拜仪式偏重于“自发的”还是“系统的”领袖崇拜?对此,你做何评价?(5分)

3)据材料三分析,当时民国政治文化生态“复杂而多元”的原因是什么?并依据时代背景与所学知识,以¨复杂而多元的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治文化生态”为主题,阐明社会各界代表出席李大钊公葬的不同意图。(要求:言简意赅;论述准确;表述成文;120字左右)(7分)

 

(1)民族主义。(1分)局限性: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单纯的排满兴汉;不鲜明反帝。(任答1点,1分) (2)系统的领袖崇拜。(1分)评价:利于强化民族国家的认同;是当时国民革命的精神支柱之一。(任答1点,2分;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强调集中的政治权威,与民主潮流不符(思想僵化);不利于革命实践。(任答1点,2分;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3)原因:不同阶级有不同的政治倾向,导致不同的文化立场。(阶级立场的不同;2分)意图:①中共:从中共创始人或马克思主义传播角度分析。(1分)②国民政府:从反抗北洋军阀政府和对国民政府认同感角度分析。(1分)③北京大学:从北大办学精神角度分析。(1分)④胡适、鲁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从新文化运动角度分析。(1分)简言之,这场公葬恰恰显示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治文化生态的复杂性和多元性。(1分) 评分建议:论述理由准确,字数够,可得5分;其余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黄帝是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据此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帝热”是民族主义的象征。黄帝热所象征的民族主义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带有排满兴汉的局限性。 (2)修建中山陵,修建孙中山纪念堂和纪念图书馆;爱你的国父,如像爱你的祖先一样,崇仰革命之神如像昔日之神一样,努力把“国”之意义在建筑中象徵之出来,努力以昔日建祠庙之热诚来建今日国父之会。这些措施符合系统的领袖崇拜。评价结合所学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会回答,只有言之有理即可。 (3)依据所学知民国政治文化生态“复杂而多元”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立场不同导致的。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依据他们各自的阶级立场及时代背景概括出各自的意图即可。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领袖及领袖崇拜(课标外);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3分)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一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

时间

史料

出处

类别

文帝三年

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

《汉书·文帝记》

生产和消费并贷

元狩三年

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

《史记·平准书》

生产和消费并贷

本始四年

遣使者振贷困乏

《汉书·宣帝纪》

生产性借贷

地结三年

假田与贫民,贷种、食

《汉书·宣帝纪》

生产和消费并贷

初元元年

假公田与贫民,家资不满千钱者,赋贷种食

《汉书·元帝纪》

生产和消费并贷

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

年份

地区

事由

贷放措施

赈贷物

康熙三年

浙江海宁

刮飓风、修海塘

动款

货币

康熙五年

广东

旱灾

动支通省积谷散赈

谷物

康熙十年

淮扬

民饥

截留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

粮米

康熙三十七年

江南海州等九州县

水灾

发常平仓谷

康熙四十二年

山东济南

水灾

免额赋、发帑金、截漕粮

钱、粮

——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

材料二  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

——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

材料三  夫发仓廪,本以利民,而其弊反甚:仓舍一启,豪强骈集;里胥乡老,匿贫佑富。公家之积,祗以饱市井游食之徒;而野处之民,曾不得见糠秕。富者连车方舆,而贫者曾不获斗升。

——光启《农政全书·荒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能保持小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吗?为什么?(6分)

3)材料三反映出国家农贷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境”?(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完善国家农贷制度的理解。(2分)

 

查看答案

2009年《英国达人》选手苏珊大妈一度风靡中国,与《中国达人秀》选手同台表演。2012年《中国好声音》以野火燎原之势窜起,火遍神州大地,被称为:“这是今夏最成功的音乐节目”。下列对这些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满足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      ②一度引领了社会生活

③促进了世界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      ④深入剖析社会生活本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欧盟从2007年起积极推进与中亚的政治、经济、能源供给及分配、水资源管理、抵御非传统安全威胁等领域的全方位的合作。欧盟实施此战略合作计划的根本意图是

A.力争在国际新秩序中担当重要角色   B.加强欧盟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

C.促进中亚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       D.满足欧盟对于中亚能源的需求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在WTO中一直都是弱者和强者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平等者之间谋求共同发展”,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及运行

A.完全协商一致原则形同虚设         B.未有效推动经济全球化

C.不利于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相对缺失公平性、公正性

 

查看答案

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认为:“如果说法国大革命追寻的理想,传之后世的生命比布尔什维克为长;那么,1917年革命事件产生的实际后果,却比1789年更为深远。”文中的“1917年革命事件”

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标志着该国一百多年屈辱的历史从此结束

D.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