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说:“随着社会中资本主义因素的出现和发展,审美趣味受商品生产、市场价值的制约,供宫廷、贵族、官僚、地主、商人、市民享用的工艺产品呈现出可类比欧洲洛可可式的纤细、繁缛、富丽、艳俗、娇柔做作等风格。”下列我国古代的手工艺产品能体现出上述风格的是

①珐琅彩双环瓶   ②青花五彩碗    ③三星堆青铜礼器  ④江宁织造局云锦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B 【解析】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彩瓷、珐琅彩、江宁织造局云锦都是这一时期的工艺产品;③三星堆青铜礼器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符合题干的时代特征。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冶金业、陶瓷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查看答案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C.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就像德里的皇宫和贫苦的劳动阶级茅屋的对照在自由印度一天都不能存在下去,国内的穷人都必须同最富的人享有同等权力。除非富人放弃财富及财富得来的权力并为公共福利而大家分享,否则必然有一天要爆发流血的暴力革命。

——地《建国纲领》(1941年)

材料二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

——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1908年我在《印度自治》一书中把手纺车运动描画为救治印度的日益增长的贫困的万应药膏,……我以为任何可以使印度广大群众摆脱其极度贫困的,在同一过程中也就可以使他们得到自治。……我所以提倡这种形式的经济自主,就在于通过它,可以为印度半饥饿的、半失业的妇女找到工作。

——地《甘地自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甘地的经济建设主张。(3分)

2)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推进手纺车运动的目的。(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谈谈甘地的经济思想与印度现代化的关系。(2分)

 

查看答案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材料二  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二月,宋神宗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熙宁四年二月,罢诗赋及明经诸科,以经义、策论试进士。……熙宁六年三月,置经义局,修《诗》《书》《周礼》“三经义”。……熙宁八年六月,颁《诗》《书》《周礼》“三经义”于学官。

——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材料三  朱熹尝论王安石变法:“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肆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范仲淹认为“官乱风坏”的源头是什么?他提出的解决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列举其具体解决措施。(5分)

2)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和范仲淹取土主张的相同处,并谈谈你对材料二中王安石取士措施的看法。(3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2分)

 

查看答案

13分)二战以来,中美两国均对对方呈现过不同的媒体报道,从中亦可见证两国交往历史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历史时期。

——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年)》

材料二  《人民日报》对美报道语态所占比例对比统计

 

19601月至3

19751月至3

19851月至3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0%

1011%

22462%

材料三  2010年美国人给中国打分为49%,基本是处在所有被调查国家的“中间地带”。超过半数(52%)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既不是合作伙伴也不是敌人,25%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只有17%的美国人认为中国是敌人。

——据美国知名民意调查机构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

材料四  中国国内民族情感的上升,美国经济的紧张,以及中国经济模式的改变,所有,这些都会影响中美的共同利益。……来自中国最大的挑战并不是在国际上的地位,而是中国对于现在全球化体系的不满。——《时代周刊·来自中国的新挑战》(201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并结合所学简述其形成的历史背景。(5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媒体对美国形象的塑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促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3)据材料三、四分析,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主要印象是什么?美国认为中国在哪些方面对其形成挑战?(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