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分)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

20分)民主取代专制,法制取代人治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绝不该忽略中国传统政治。……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

材料二  1832 ,议会下院中土地利益的代表489人次,而工业、商业和金融业利益的代表248人次,工业企业家的代表只有44人次。1852 ,下院中土地所有者和工矿主双方代表各为442人次和122人次。            ——沈汉《英国近代国家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三  对美国《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期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510,中国留日学生创办《国民报》,创刊号刊发《美国独立檄文》,这是在中国最早全文介绍美国《独立宣言》。……19111121,由上海一些革命派学者创办的《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1912111,《民国报》再次发表《北美合众国宣告独立檄文》。      

——摘自《北方论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改造中国没能“真实发生相当作用“的原因。并联系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来抹杀”,而是“利泽长久”。(8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前,英国议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8分)                                                          

3)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分析材料三种美国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在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引起强烈反响的原因?(4分)

 

(1)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和政治上的不成熟;帝国主义的阻挠和破坏;没有用资产阶级思想彻底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根深蒂固。(4分) 理由: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利于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创造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客观上有利于封建文化的发展。(4分) (2)变化: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责任内阁制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1836年开始宪章运动广大人民获得普选权(4分) 影响: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使英国资本主义进入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4分) (3)原因:①国情相似:曾受到西方列强殖民压迫;②任务相似:面临着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任务。(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材料一的意思的学习外国的制度必须与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因此第一小问原因可以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来分析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具体国情不相符合的表现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起到的积极作用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即可。 (2)第一小问抓住提干时间光荣革命到19世纪中期,结合这一时期如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议会改革、宪章运动等史实来分析议会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影响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分析可归纳出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使英国资本主义进入长期稳定的发展时期,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发展。 (3)原因可以结合美国独立的背景与20世纪早期的中国面临的形式从共性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国情相似和任务相似,即都曾受到西方列强殖民压迫,都面临着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的任务。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意义;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确立、1832年议会改革、宪章运动;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独立宣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封邦建国,下同)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理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

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①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②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材料三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四十九条 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第五十一条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十二条 法官在任中不得减俸或转职。非依法律受刑罚宣告或应免职之惩戒处分,不得解职。惩戒条规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依据材料分析春秋时期政治制度变革的趋势及其原因。依据战国时期的历史,说明“制度的重新建构”。5

2)依据材料,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中两种模式 7

3)依据材料分析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6

 

查看答案

14分)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1分)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1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4分)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3分)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3分)

 

查看答案

1939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其中第一

次巨变应当是

A.由闭关走向开放  B.由愚昧走向科学   C.由落后走向富强  D.由专制走向共和

 

查看答案

图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满分5 manfen5.com

 

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        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  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