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的转变,这意味着  

A.农村土地革命的胜利完成               B.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

C.对工人与农民阶级地位的重新认识       D.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

 

B 【解析】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工作重心”是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也即从“包围城市”转变到“夺取城市”、“管理城市和发展城市”。A项要到1952年底;C项的“认识”未变(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配合);D项是从新中国成立时开始的。 【考点定位】必修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解放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侯外庐在回忆录中说:“抗战年代的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这反映了抗战时期   

A.文化教育重心的转移              B.文化统制政策的确立

C.文化教育的无序状态              D.文化教育的均衡发展

 

查看答案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 

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

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

 

查看答案

一篇发表于1941年题为《三十年来的中国农村》的文章,包括五个主要部分:(一)农产商品化的加速,(二)纯封建制渐归消灭,(三)高利贷制变本加厉,(四)地权集中、农民离散,(五)劳力锐减、熟荒骤增。可以看出该文的主线是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                D.金融资本的发展

 

查看答案

某学者曾提及:一群志趣相投者“生育于此种‘学问饥荒’之环境中,冥思枯索,欲构成一种‘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之新学派”;由于固有之旧思想根深蒂固,所汲取的西学极为有限,其学说难免支离破碎。文中所说“新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魏源                    B.康有为、梁启超

C.孙中山、章太炎                  D.陈独秀、胡适

 

查看答案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