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殷海光在论及五四运动时,认为它以iconoclasm(打倒偶像)和enlightenment (启蒙)为动力,是一场“中国知识最光荣的运动”。在他看来,这场运动主要倡导
A.自强与求富 B.进化与革新 C.改良与革命 D.民主与科学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 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
《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该释读与下列记录文字信息材料相关的是
A.甲骨 B.丝帛 C.竹木简 D.石碑
(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博学的商族后裔 孔子,坚信“周因于殷礼”,却因商代“文献不足征”,周代“郁郁乎文”、而“从周”。历代儒者言必称三代,但面 对《史记》《尚书》中保存的不到五千字的商代历史记录,语焉不详。
从19世纪末开始,学者认识到一些药用“龙骨”上的刻划是商代文字遗存,称这些刻在龟甲、牛肩胛骨上的文字为“契文”、“殷契”、“卜辞”,从而引发了搜求与研究热潮。王国维利用零散的甲片,考订商代先公先王,认定《史记》关于商王世系的记载基本准确,并大体揭示出殷商的制度变迁。20世纪20年代,“甲骨文”成了定称。随着1928年开始的殷墟遗址科学发掘, 出土了15万片以上的甲骨,编辑出版了《甲骨文合集》。经过数代学者的努力,从甲骨文五千多个单字中释读出一千余个。学者们发现,甲骨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造字六法,在甲骨文中已体现得相当充分;诸如“王大令众人曰协田”等句子表现的语法结构,与后世古文几无不同。“甲骨学”已聚集起众多学者,对甲骨文丰富内容的研究,使我们对于殷商的了解远比孔子更为清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发现甲骨文的意义。(8分)
(2)根据材料,指出“甲骨学”的内涵。(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