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家,甜蜜的家”是英国维多...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家,甜蜜的家”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中产阶级(包括经理、作家、教师、医生、律师等)的忠实信仰。当时有作家写道:“我在办公室里的生活与在家中的生活完全分离,我有两个自己:我是一个公民,我是一个男人。”当时有一封家信中说道:“他以为他可永远占有这个阶梯,殊不知他麾下某位头脑敏捷、胆识过人的家伙已突然取而代之”,有学者指出“家的真正本质是避难所”。在家庭内法律支持社会的传统,即父亲的意志是最高的。法律赋予丈夫对妻儿几乎绝对的统治权。“家庭天使观”是“甜蜜的家”之观念中又一个重要内涵。它认为家是一个妇女的工程,女人最主要的职责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等。随着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他们的价值观为这一时期英国人,甚至包括工人阶级的普遍认同。维多利亚女王努力在人民心目中树立“国母”形象,一篇曾刊于家庭经济杂志的文章就指出:“没有了家,大英帝国也不可能荣华。”

——摘编自李宝芳《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家庭观念》等

材料二  20世纪20一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农村家庭的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甜蜜的家”之观念形成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社会因素。(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阐述你对家庭变迁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3分)

 

(1)工业革命促使工作和家庭日益分离;工业经济发展和英国议会改革提高了中产阶级男子的经济、政治地位;工业社会下的工作竞争日趋激烈,家庭成为“避难所”;男子在家庭中握有绝对权力这一传统观念的影响;英国王室、政府的鼓励与支持。(10分,其它如答“工业生产和科学进步为家庭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中产阶级家庭有良好的经济条件”等,亦可酌情评分。) (2)特点:城市家庭生计日益倚重工业经济,家庭关系趋向平等,婚姻观念日益自由;农村家庭虽有变化但仍以传统生活为主:城乡家庭变迁不平衡。(6分) 推动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启蒙与解放;政府的法律支持与教育发展。 阻碍因素:自然经济普遍存在;传统家庭观念根深蒂固。(6分) (3)工业文明发展推动了家庭从传统走向现代;家庭变迁既是政治、经济、思想等社会因素互动的产物,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近代中英两国家庭变迁具有同质性、多元化和不平衡性等特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从1837-1901年,即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根据材料一的信息概括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甜蜜的家”之观念形成的背景:工业革命促使“办公室里的生活与在家中的生活完全分离”;“家的真正本质是避难所”;“法律赋予丈夫对妻儿几乎绝对的统治权”;“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维多利亚女王努力在人民心目中树立‘国母’形象”。 (2)依据材料二可知,20世纪20­—40年代,城市多数家庭的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但农村家庭仍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城市离婚案增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这说明城乡家庭变迁不平衡。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时期影响中国家庭变迁的推动和阻碍因素。 (3)该问要求对家庭变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发表自己的看法,属于开放性的问题,考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家庭的变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科学家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这位科学家

A.提出的理论能正确解释潮汐的成因  

B.提出的理论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建立的信息网络人人缩小时空距离  

D.论证了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查看答案

图反映了1920—1940年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解读,该图能说明当时的美国

满分5 manfen5.com

 

A.联邦政府为挽救危机放弃自由主义原则

B.联邦预算与国民生产总值同向快速增长

C.政府通过赤字财政反危机的机制创新

D.政府火力推行凯恩斯主义恢复发展经济

 

查看答案

有学者曾这样评论颁布于19世纪后期的欧洲某国宪法:这部宪法“含糊不清,残缺不全。承认‘共和国总统’这一职衔,却没有明确规定政治体制,而且这部宪法还可以同样适合于君主制。”这反映了当时该国

A.政治派别复杂且各具实力           B.启蒙思想不够充分

C.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完成           D.容克贵族势力强大

 

查看答案

“心里相信,就可称义”,这一思想在16世纪的欧洲引发了一场改革运动。下列对这场运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的社会阶层比文艺复兴运动广泛 B.从心灵角度发展了人文主义

C.有利于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D.否定宗教神学争取个性解放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这一重要认识提出的背景是

A.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             B.吸取了赫鲁晓夫改革失败教训

C.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D.“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