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5—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5—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次数基本情况

领域

时段分布情况

常任理事国分布情况

合计

1945—1989

1990—1999

苏联

(俄罗斯)

和平解决争端和国内冲突

174

9

64

66

3

32

18

183

会员国加入

59

0

51

6

2

0

0

59

其他

47

13

11

20

19

4

6

60

——摘编自黄海莉  门洪华《否决权机制及其未来》

材料二  作为台湾当局的“邦交国”危地马拉自1993年开始,每年度在联合国与他国一起签署有关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提案。在中国政府多次敦促和警告之下,危政府没有改变态度。1997年1月10日,在安理会审议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中国投了否决票。此后,经过双方多次磋商,危政府许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1998年1月20日,中国政府投票同意决议。美国《华盛顿邮报》撰文称:“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开始采取积极反对的立场。”

——摘编自赵磊《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

(1)否决权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制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否决制度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1945-1999年否决权行使情况的主要特点。(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对危地马拉决议否决权的行使。(5分)

 

(1)背景:总结国联失败的教训;二战改变了大国的力量对比;战后维护世界和平的需要。(6分) 特点:和平解决争端和国内冲突问题为主;苏联和美国投否决票最多,中国最少;冷战时期否决权使用次数远远大于冷战结束后;英、法与美国步调常常一致。(4分) (2)中国行使否决权既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又尊重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宗旨;中国行使否决权体现了原则性与策略性相结合;中国慎用否决权,展现了负责人大国的形象。(5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该问考查联合国的成立。联系国际联盟的缺陷、二战的影响等史实归纳联合国否决制度形成的背景。观察材料一表格的数据,可以发现1945-1999年否决权行使以和平解决争端和国内冲突问题为主;苏联和美国投否决票最多,中国最少;冷战结束后否决权次数减少;英法常追随美国。 (2)由于危地马拉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在安理会审议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中国投了否决票。危政府许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随后中国政府投票同意决议。考生可以从维护国家主权和世界和平的角度对这一事件作出评述。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

材料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礼逊一部中文英语语法书里将“She”译为“他女”。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中创造性的将“She”译为“伊”。1918年,“她”开始公开使用。1919—1922年,“伊”字在和“她”字正式的争论中一度领先。直到30年代前中期,“她”字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他”形异声同,这种“有节制改变”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由于其社会优先进入现代化,故其语言在许多方面也较早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她”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但它无疑是中国人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语言文化接触、碰撞而创造出来的美妙之果。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英文“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她’字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睹政局混乱,1573年,他提出了“考成法”。考察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方法是“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之”,同时又建立制度规定:凡六部都察院的各章奏等转行各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在“考成法”实施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廉能官员”,“自是,一切术敢饰非,政体为肃”然“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南炳文 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内容的特点。(10分)

(2)简评“考成法”的实施效果。(5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序号

历史信息

1

1977年10月21日,我国《人民日报》在社论中正式宣布恢复高考。

2

1980年,万维网(WWW)在日内瓦附近的一个原子物理学研究中心被首次开发出来。

3

1982年,中国农村实行责任制的生产队达71.9%,其中实行包干到户的占总数的67%。

4

1986年初,苏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提出“在完善管理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

5

1986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民法通则,使民事审判活动有了较为系统的法律依据。

6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革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

7

1994年,APEC《茂物宣言》要求各成员国在15—20年里完成贸易投资自由化。

8

1996年,伊朗生产出身穿长袍,头戴面纱的萨拉娃娃,旨在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里的美国芭比娃娃。

9

1999年底,中国有股份制企业40多万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6200家。

10

2000年初,中国社科院调查显示:16—30岁最年轻群体的第一选择是“电脑工程师”。

11

2000年,美国网络企业占据股市价值的三分之一。联邦政府财政盈余189.5亿美元。

12

2005年,中国与欧盟双边贸易额逾2000亿美元。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信息(至少3条)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主题,加以简要论述要求:

1.填写“信息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

2.论述要结合所选择的历史信息,但不得照抄。

3.论述字数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家,甜蜜的家”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中产阶级(包括经理、作家、教师、医生、律师等)的忠实信仰。当时有作家写道:“我在办公室里的生活与在家中的生活完全分离,我有两个自己:我是一个公民,我是一个男人。”当时有一封家信中说道:“他以为他可永远占有这个阶梯,殊不知他麾下某位头脑敏捷、胆识过人的家伙已突然取而代之”,有学者指出“家的真正本质是避难所”。在家庭内法律支持社会的传统,即父亲的意志是最高的。法律赋予丈夫对妻儿几乎绝对的统治权。“家庭天使观”是“甜蜜的家”之观念中又一个重要内涵。它认为家是一个妇女的工程,女人最主要的职责是相夫教子、操持家务等。随着中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他们的价值观为这一时期英国人,甚至包括工人阶级的普遍认同。维多利亚女王努力在人民心目中树立“国母”形象,一篇曾刊于家庭经济杂志的文章就指出:“没有了家,大英帝国也不可能荣华。”

——摘编自李宝芳《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家庭观念》等

材料二  20世纪20一40年代,中国城市多数家庭的成员从工商业、服务业等工作中获取收入,妇女从事职业拥有经济来源,家庭成员之间人身依附性减少。农村家庭的消费资料仍有一半或更多来自自家的农产品,以家长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居多。民国政府新《民法》规定离婚和结婚一样自由。燕京大学女生有96.7%的人赞成“无爱情即离婚”,上海“审判厅请求离婚案多”,而农村家庭中离婚现象则并不多见,甚至“夫可以出妻嫁妻”。

——摘编自张国刚主编《中国家庭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甜蜜的家”之观念形成的背景。(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家庭变迁的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家庭变迁的主要社会因素。(1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阐述你对家庭变迁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有科学家曾言“在我之前,人们都认为,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从宇宙中拿走,那剩下的就是时间和空间,我却证明,如果把所有的东西都拿走了,什么都剩不下。”这位科学家

A.提出的理论能正确解释潮汐的成因  

B.提出的理论突破了近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建立的信息网络人人缩小时空距离  

D.论证了时间和空间可以单独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