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中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西方列强获得这些特权开始于

A.1840年B.1843年

C.1858年D.1860年

 

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所述为租界,在租界范围内西方列强有着独立自主的权力,该内容始于《南京条约》附件,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权,所以选B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状况描述正确的有

①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

②中国是自然经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③中国军事装备落后,英国武器先进

④中国闭关自守,英国已侵占印度等地,在东方建立起殖民体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1945年中共中央在一份历史决议中指出:“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投降主义路线……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许多英明指示……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1993年起,联共(布)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系统档案陆续开放,并被翻译介绍到中国。1999年,“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2002年经过中共中央书记处审批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写道:“在大革命后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机关犯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有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挥。”

——摘编自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等

材料二  三部党史著作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提到“陈独秀”的次数及其评价数据统计

著作名

总次数

肯定

否定

中性

出版信息

《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

15

1

12

2

1951年出版,胡乔木(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编写。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

55

6

29

20

1991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

130

50

20

60

2002年出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

——宣春波 姚金果《统计数据看新中国成立后对建党和大革命时期陈独秀研究之进展》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党史对陈独秀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评价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陈独秀评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5—1999年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行使否决权次数基本情况

领域

时段分布情况

常任理事国分布情况

合计

1945—1989

1990—1999

苏联

(俄罗斯)

和平解决争端和国内冲突

174

9

64

66

3

32

18

183

会员国加入

59

0

51

6

2

0

0

59

其他

47

13

11

20

19

4

6

60

——摘编自黄海莉  门洪华《否决权机制及其未来》

材料二  作为台湾当局的“邦交国”危地马拉自1993年开始,每年度在联合国与他国一起签署有关支持台湾重返联合国的提案。在中国政府多次敦促和警告之下,危政府没有改变态度。1997年1月10日,在安理会审议关于向危地马拉派遣维和军事观察员的决议草案时,中国投了否决票。此后,经过双方多次磋商,危政府许诺遵守“一个中国”原则,1998年1月20日,中国政府投票同意决议。美国《华盛顿邮报》撰文称:“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开始采取积极反对的立场。”

——摘编自赵磊《建构和平——中国对联合国外交行为的演进》

(1)否决权制度是联合国安理会表决制度的核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否决制度形成的背景。根据材料一,概括1945-1999年否决权行使情况的主要特点。(10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评中国对危地马拉决议否决权的行使。(5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

材料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礼逊一部中文英语语法书里将“She”译为“他女”。1878年,广州人郭赞生翻译出版英文语法著作《文法初阶》一书中创造性的将“She”译为“伊”。1918年,“她”开始公开使用。1919—1922年,“伊”字在和“她”字正式的争论中一度领先。直到30年代前中期,“她”字最终得到社会的认同。“她”字是一个形声字,女是形,也是声,和“他”形异声同,这种“有节制改变”遵从了汉语自身可以一音多字的简便特点。

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由于其社会优先进入现代化,故其语言在许多方面也较早地打上了现代化的烙印。“她”字虽不能说是这一西方语言现代性引进中国的直接产物,但它无疑是中国人在追寻现代性的过程中,通过与西方语言文化接触、碰撞而创造出来的美妙之果。

——摘编自黄兴涛《“她”字的文化史》

(1)根据材料,简述英文“She”字译文的变迁过程。(8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她’字得到社会认同”的原因。(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目睹政局混乱,1573年,他提出了“考成法”。考察标准是“惟以安静宜民者为最,其沿袭旧套虚心矫饰者,虽浮誉素隆,亦列下考。”方法是“若抚按官不熟悉心甄别,而以旧套了事,则吏部为不称职,朝廷宜秉公更置之”,同时又建立制度规定:凡六部都察院的各章奏等转行各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薄存照”,实行一件,注销一件,“若各该抚按官奏行事理有稽迟延阁者,该部举之;各部院注销文册有容隐欺蔽者,科臣举之;六科缴本具奏有容隐欺蔽者,臣等举之。如此,月有考,岁有稽,不惟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在“考成法”实施中,张居正裁撤了一批冗员,奖励了一批“廉能官员”,“自是,一切术敢饰非,政体为肃”然“有司惯于降罚,遂不分缓急,一概严刑并追。”

——摘编自南炳文 汤纲《中国断代史系列·明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考成法”内容的特点。(10分)

(2)简评“考成法”的实施效果。(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