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苏联红军和美英联军正从东西两面夹击德军,一步步地把战争推进到纳粹德国的本土。欧洲东线的苏联军队已在北起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之1200公里长的战线上发动反攻,其前锋已渡过奥得河,距柏林东部只有60公里。在欧洲西线,美英盟军基本上粉碎了德军在阿登地区发动的最后一次反扑,兵锋直抵莱茵河西岸。法西斯德国崩溃在即,反法西斯盟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指日可待。但是,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的形势却让人颇感艰难。虽然美军及其盟军从1943年5月起,就开始从北、中、南和西南太平洋等方向对日军实行逐岛争夺的反攻作战,并且通过卓有成效的作战正一步步地逼近日本本土。但在太平洋战场上已处于绝对劣势,完全陷入被动挨打局面的日军,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国民党)大陆及东南亚的大洋上日军仍然占据着大片陆地和众多的岛屿。

——《雅尔塔》

(1)根据材料概括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9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最后结束的阶段,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2分);需要迅速解决结束战争(2分);安排战后世界的问题(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你对雅尔塔会议的历史评价。(9分) 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3分);对重大问题作出了决定,推动了雅尔塔体系的形成(3分);打上了大国强权的政治烙印。(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雅尔塔会议是二战过程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它召开的背景可由教材内容直接归纳总结,也可以从材料中的时间及其他的信息来归纳总结。材料中的“虽然美军及其盟军从1943年5月起,….. 仍和美军逐岛展开争夺,致使战事异常惨烈,双方都在漫长的岛屿争夺战中损失惨重。而在中国(国民党)….等表明二战虽然向着有利于正义的一方发展,但要想战胜法西斯国家还需要反法西斯国家的共同努力,同盟胜利后还需要重新分配利益关系,所以召开了这次会议。 (2)第二问,对雅尔塔会议的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个方面是要从其积极的方面分析,它对战胜法西斯势力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是它的第一个积极作用,第二个积极作用是确立了战后的秩序。它的消极影响也是很明显的,最具代表性的是对中国问题的处理,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雅尔塔会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人们各自放弃其仲裁权并把它转交给一个中间人(指公共权力机关);同时保留其生命、私有财产。中间人若侵犯其生命财产,人民有权推翻他。中间人同其余社会成员是一种契约关系。

——洛克《论政府》(1690)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克的观点出现的历史背景。(9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魏文侯当政时(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为相行变法。主要内容有:李悝用人只问才能,不问身份,看谁对国家有功劳,就给谁禄位。……李悝主张派官员督责农民加紧生产,增产者赏,减产者罚。为此必须杂种五谷……稷(小米)、黍(黍子)、麦、菽(大豆)、麻,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多种蔬菜瓜果,栽树种桑,扩大副业生产。李悝还实行平籴法,目的在于防止粮价太贵太贱,因为“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他主张采用“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手段,“使民适足,价平而至”。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概括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6分)

(2)根据材料评价李悝变法的作用。(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全国文章总量、访问量最大的历史教学网站。

汉代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明代北京城平面示意图                             

提取两幅图中两项关于汉代和明代都城平面布局制度的特点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一个拥有非武装与武装的舰船的国家,让其船只离开本土,远航于他乡,不久就会感觉到船只依赖于和平贸易、避难场所和供给的观点是有必要的。在今天,虽然陌生但不失友好的港口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只要世界和平得以延续,它们所获得的保护就是足够的。然而,事情并非永远如此,和平也不会长久存在。

——马汉《海权论》(1890-190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权理论产生的背景。(8分)

材料二  海权论的引入对晚清海防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903年,梁启超发表了《论太平洋海权及中国前途》一文。他说:“今日之世界,生计竞争之世界也。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者。而商务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此自昔所已然。而今日其尤亟者也。故太平洋海权问题,实为二十世纪第一大问题。今后百年间惊天动地之剧战,今始开幕。交绥其优胜劣败之结局,未知若何。观其起点,亦发人深省之一要端也。……海军者,所以保护旅外之国民,保护殖民地保护商业保护商船也。

——摘编自周益锋《海权论的传入和晚晴的海权思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防工业体系快速建成,海防从“岸上防御”、“近岸防御”进而发展到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近海防御”,海防的核心任务仍是保卫领海区域和防止外部势力从海上的军事入侵……中国工业布局是“内向型”,以自给自足为目标,在资金、技术提升、产品和市场等方面不依赖外部世界,所以,虽然进入了工业化阶段,但工业布局的思维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型的小农思维,从小而全发展到大而全,因此,防止来自海上的军事入侵对这种“内向型经济结构”的破坏是海洋安全的核心所在。

——倪乐雄《中国海权战略的困境》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指出材料一、二对西方海权的认识,并予以评析。(17分)

 

查看答案

一日本学者在2004年对中日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日战争的认识,90.6%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侵略战争,在日本青年学生中持同样看法的为66.5%;在回答靖国神社是什么样的神社这一问题时,64.8%的中国青年学生认为是军国主义的象征,而71.3%日本青年学生则认为是祭奠战死者的神社。材料表明中日两国学生对上述内容存在历史观念上的差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政府长期坚持灌输反日教育

B.日本政府长期忽视历史教育的结果

C.部分中国青年忘却历史、日本青年扭曲历史

D.日本右翼势力美化侵略战争,复活军国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