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卷中记载:“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

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卷中记载:“刘仆射晏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热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且谓同列曰:‘美不可言,美不可言! ’”材料反映当时

A.早市与夜市开始出现               B.交易场所与民居界限明显 

C.西域饮食融入都市圈               D.政府对市场交易严格管理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五鼓入朝,时寒,中路见卖蒸胡饼之处”可以看出当时存在早市,但没体现夜市,故排除A;可以看出市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故排除B;材料根本没有体现D,故排除。再根据上述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说文解字》中说:“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和者。斯作《仓颉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大篆字体在秦朝统一后出现         B.隶书由秦朝时期囚徒发明

C.用隶书取代篆书是政府决策         D.字体简化在秦朝成为趋势

 

查看答案

《左传·隐公三年》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重)于虢,郑伯(即郑庄公)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於郑,郑公子忽为质於周。”这一现象表明

A.宗法制度趋向瓦解                 B.礼乐制度得以强化

C.血缘纽带已被打破                 D.分封制度遭到挑战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腐,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剖,然声教所暨,皆逮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材料三  康熙皇帝曾说:“朕阅经史,塞外蒙古多与中国抗衡,自汉、唐、宋至明,俱被其害,而克宣威蒙古,并令归心如我朝者,未知有也。夫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譬之人身疮疡,方用针灸,肌肤无恙,而妄寻苦楚可乎?”治天下之道亦然,乱则声讨,治则抚绥,理之自然也。自古以来,好勤远略者,国家元气,罔不亏损,是以朕意不以生事为贵。”

——《清朝民族政策解读》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5分)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康熙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及其民族政策的进步性。(3分)

(3)综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太宗、康熙的历史地位。(2分)

 

查看答案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新领导人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吾昔视欧美过高,以为可渐至大同,而今按之,则升平尚未至也。……若吾中国,自黄帝时即已征服而统一之,泱泱大国,比于全欧,假令立民主乎,则中国反不能强,不能安,而为人所弱,或分乱久矣。……全国各自有教化、风俗、历史,万无以他国之政化可骤移用之理。英国之政,是自然积化,非仿效而得。病症不同,不能用一方。

材料三凡万国政俗之初更,志士学人阅历必浅,既寡书传,又未亲游,但愤于积弊,耻于国弱,发愤太过,张脉怒兴,故未及深思,轻为举发。故皆先行破坏而后徐图建设之功。……忧虑强邻四逼,不能容我从容图治也……破坏甚易,建设甚难,大火随风不知所底,其不至亡国者幸耳。

——上述材料均选自《康有为遗稿》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文化、军事方面说明日本新领导人对增强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的做法。举例说明日本“为自己去掠夺”的史实(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康有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影响改革成效的因素有哪些?(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只是刚刚解开了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18世纪以后,理性与思想才获得真正的自由发展。……科学与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终于促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的发生。

材料二18世纪,一些启蒙思想家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审视自然、人类与上帝之间的关系,形成了自然法论中具有新精神的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他们从自然法出发,崇尚理性,肯定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提倡科学,重视知识,反对愚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这些主张广泛地反映在当时文学、艺术、政治方面。

材料三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笛福写的《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出身于中产阶级的鲁滨逊独自一个人漂流到荒岛上征服了一些土人并以总督自居的故事。他坚信自己的力量,具有实干精神和创业意志。

回答:

(1)材料一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解开的套在人类理性上的枷锁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启蒙运动在政治方面、文学方面的反映。(3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的观点。(8分)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