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0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都重视...

(10分)中国作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都重视民族关系,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

——《新唐书》

材料二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

——《清史稿》

材料三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做法有何积极作用。(3分)

(2) 《清史稿》认为(康熙年间)“天下和乐,克致太平”。结合所学指出,与唐太宗相比,康熙帝在治理多民族国家方面有哪些突出贡献?结合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你怎样理解此时的“天下太平”?(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1)羁縻府州制度。评价:有利于民族团结、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分) (2)贡献:平定三藩之乱;粉碎准噶尔贵族分裂企图;加强对西藏的管理;统一台湾;打败沙俄侵略。理【解析】 天下太平建立在传统经济基础上,蕴藏着危机。(西方开始向资本主义过渡,而中国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实行文字狱,闭关锁国政策,政治经济文化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 蕴藏着危机。)4分 (3)各民族的交流、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历代统治者的支持与改革;抵抗列强与争取民族独立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侧重于概念的考查。材料的核心信息是,“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由此可知,唐太宗时期在突厥地区实行的是羁縻州府制度。材料中的信息,主要是少数民族高度自治,少数民族的首领世袭,经济上不用上交中央,但是政令在突厥地区统一执行,产生的作用,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经济交流,宽松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的统一。 (2)“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这句话概括了康熙皇帝的重要功绩。本题的求答项是,康熙在捍卫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做出的贡献。这些内容材料里面没有明确具体指出,可以结合教材所学回答。从世界发展的潮流看,西欧国家逐渐向近代社会转型,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制定仍然依据小农经济的要求,这种太平盛世蕴藏的危机,导致了中国社会的全面落后。 (3)本题放在最后,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结合上面的几段材料分析。关于我们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除了材料三中的反抗殖民侵略实现民族的独立,还有历史的原因,比如上面的两位皇帝所采取的措施,由此还可以联想到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以及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和民族的融合等,这些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因素,都是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原因。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巩固统一国家;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捍卫国家主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是19世纪东亚世界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在当时均曾产生过不小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方文化对日本和中国文化的“置换”效率和结果都是不同的……曾担任过美国驻日大使的著名日本问题专家、史学家赖肖尔在《近代日本新观》一书中指出:“世界文明的发展是由十分之一的独特性和十分之九的移植组成的。实际上,说它是百分之一的独创性和百分之九十九的移植组成的也许更为明确的。”

——倪力亚,倪健民主编《文明中国:把怎样的一个国家带入21世纪》

材料二  梁启超指出:“今日我中国积弊更深于日本幕末之际,而外患内忧之亟,视日本尤剧百倍”。……各地农民因对幕府统治不满而纷纷起义,支持倒幕斗争。……康有为在奏折中曾提醒光绪帝:当今“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维新派是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只是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维新的。

——谢俊美著《东亚世界与近代中国》

材料三  以明治维新为起点的日本近代化改革和以戊戌变法为高潮的晚清中国近代化改革便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田正平 良小朋《中国和日本的近代化改革的比较考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日本明治维新 “移植”西方的内容。百日维新中“置换”西方文化有什么缺陷。(4分)

(2)材料二从哪几个方面比较了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不同?(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明治维新对东亚的影响、戊戌变法在中国的历史功绩。(3分)

 

查看答案

(15分)有人说:“理想与现实并存”,我们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还应该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联系性,对于全球化的研究亦如此。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反全球化”的各种力量也在孳生、汇聚、增强,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世界现象。除了以召开社会论坛的形式抨击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外,除了频频以黑客身份攻击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官方网站和大型跨国公司以及各种全球性经济机构组织的网站以发泄自己对当前全球化的不满情绪之外,反全球化运动采取的主要形式应该说是针对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及其控制的世界经济组织的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许朝兵《全球化与反全球化》

材料二  综观当前的反全球化运动,有人认为,它的意义主要也就在于提出问题而已,因而,它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且不说各种分散化的反全球化运动组织很难统一起来,……单从反全球化运动人士提出的一些口号,诸如“全球化要具有人性”、“世界应该公平对待每个国家”,我们就不难发现,他们还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心存幻想。

——菲德尔·卡斯特罗《全球化与现代资本主义》

材料三  正如现代科技进步催生了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一样,现代科技手段,还有各种非政府组织也极大地促进了反全球化运动的兴起。……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巨大的科技潜力和创造财富与福利的如此非凡的能力,同时,世界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不平等和存在如此严重的不公正。在通讯和距离方面使世界变得更小的那些令人惊叹的技术成就,同贫富之间和发达与不发达之间的巨大和日益悬殊的差距同时存在。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智慧的一个悲剧。

——雅克·阿克《经济全球化》

材料四  理解“反全球化”的视角很多,可以从经济、政治、社会等不同角度去分析,其结果也不尽相同。但无论从哪方面出发,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反全球化”并不是要反对全球化这种趋势。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选择,是任何反对力量都无法逆转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是人为反对所阻止不了的。况且从本质上讲,“反全球化”本身也是一种全球化的结果。

——黄晴《危险的失衡》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概括反全球化的方式及局限性。(5分)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多个视角,以“全球化的发展与未来”为主题撰写小论文。(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清楚;2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 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  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  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22日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3分)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3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材料二  何谓本?曰: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以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三者相为手足,合以成体,不可一无也。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衣食则亡其所以养,无礼乐,则亡其所以成也。

——《春秋繁露》

材料三  为吾民者,父义,兄友,弟敬,子孝……。以上同保之人今仰互相劝戒,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宗姻,周恤邻里,各依本分……。保内如有孝子顺孙、义夫节妇,事迹显著,即仰具申,当依条旌赏。萁不率教者,亦仰申举,依法究治。

——《朱熹集》卷一百

材料四  或曰:臣不与子并称乎?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以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君臣之名,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

——《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孔子“仁”论体系的逻辑结构(2分)。

(2)材料二董仲舒从什么层面论证孝存在的正当性?结合所学,指出汉代有利于“孝”发展的条件。(4分)

(3)材料三所反映的做法产生怎样的直接效果?朱熹的思想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3分)

(4)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儒家思想呈现怎样的时代特征。(3分)

 

查看答案

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516个。这一措施

A.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

C.在经济领域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