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孙中山和甘地都对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

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孙中山和甘地都对本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解决农民的痛苦,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这个意思,就是要农民得到自己劳动的结果,要这种劳动的结果不令别人夺去了。……统一之后,要解决民生问题,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所谓禁止洋布,便是抵制英国进口的纺织品,他认为这是经济侵略手段之一,使得印度原有的纺织工业一落千丈。更深入一层的观察,他才艮本反对大规模的机器生产,因为那是资本家压迫劳工。……当然他更是一位爱国者,藉着纺纱织布鼓舞着亿万的印度人民,走向团结为国的一致目标之下,不为谋利,同时却是帮助他人,至少是充分做到自服其布。

——吴俊才《印度史》

请回答:

(1)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经济主张。(3分)

(2)开展家庭纺织运动是甘地经济自主运动的主要内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甘地提倡手工纺织运动的作用。(3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经济主张的相同目标。(4分)

 

(1)主张:耕者有其田;振兴实业;节制资本。(3分) (2)作用: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3分) (3)态度:孙中山: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甘地:反对大机器生产。(2分) 目标:经济独立自主;人民生活改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材料中主要讲述了民生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材料中三个方面,如“……归结是要耕者有其田。……一定要发达资本,振兴实业。……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 (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概括主旨能力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二反映了甘地对西方国家工业文明冲击的深刻认识,开展了“土布运动”, 推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也有利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助于农村手工业的发展,改善民众生活;激发了人民的民族意识。 (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述两材料正说明孙中山和甘地对待西方工业文明的不同态度,孙中山态度是主张发展实业(或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而甘地态度反对大机器生产;但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手段不同,他们都是求独立求发展的。 考点:亚洲觉醒的先驱·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思想及活动;亚洲觉醒的先驱·圣雄甘地·思想及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青苗法者,不过一季艮行之业耳,……而季艮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在当时,人民既无有设立银行之能力,而举国中无一金融机关,而百业坐是雕敝。荆公能察受敝之原,而创此法以救治之,非有过人之识力而能若是耶?

——梁启超《王荆公》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力求把变法革新进行到底。……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王安石变法是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彳艮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关于“青苗法”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青苗法”的积极作用。(5分)

(2)据材料二,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核心。(3分)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从王安石变法中获得哪些改革启示?(2分)

 

查看答案

(13分)1958年我国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到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人民公社。在此期间,党和政府对农村经济体制不断进行改革调整。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产队是人民公社中的基本核算单位。他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直接组织生产,组织收益的分配。这种制度定下来以后,至少30年不变。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都归生产队所有。生产队集体所有的大牲畜、农具,公社和大队都不能抽调。生产队有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进行种植,决定增产措施。在保证完成国家规定的农副产品交售任务的前提下,生产队经营所得的产品和现金,在全队范围内进行分配。

——摘自《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通过)

材料二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附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就不要搞包产到户。这些地方领导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如何把集体经济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材料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联产承包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通知(1983年1月)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国家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政策举措。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调整的主要原因。(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有何进展?据材料二,指出在推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4分)

(3)据材料三,分析中央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图。综合上述材料,对比改革开放前后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说说你得到的认识。(5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世纪80年代的美国在政治上是特别得天独厚的:那里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在后一方面,美国人在殖民地时代和宗主国之间的矛盾显然起过重大作用,它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简表

选    区

议席分配

56个不到2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111个议席

31个有2000—4000人口的选区

取消32个议席

新兴工业城市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北方郡选区

获得65个议席

苏格兰和爱尔兰选区

获得13个议席

(注:表中取消的143个议席分配给了新兴工业城市、北方郡及苏格兰和爱尔兰)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  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刘金源《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南京大学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访谈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试验方面能够超越英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的“重要理念”。(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政治影响。(3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为例,多角度论述“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变革”这一主题。(9分)(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12分)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

材料二  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门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

材料三  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4分)

(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5分)

(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3分)

 

查看答案

法国画家卡米耶·毕沙罗擅长以补色体现景物的明暗变化,用原色做适当调整。以细碎的笔触体现光的颤动,造成模模糊糊的形象。与这一风格特点相似的作品是

A.《格尔尼卡》                      B.《向日葵》

C.《自由引导人民》                  D.《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