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

【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居鲁士、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  我是一位新普罗米修斯,我被钉在悬崖绝壁的一块大石头上,一只秃鹫啄食我身上的肉。是的,我曾从天上窃了火种,作为一份礼物,奉献给法兰西;火种已经上升到原来的地方,我却一直被钉在这里!……我无物遗留给我的儿子,我只有把我的威名留给他。  

——拿破仑                                            

材料三  拿破仑生活的时代,是先进的、富有生气的、革命的资产阶级和腐朽的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激烈斗争,是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专制制度,并逐步确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时代。

——《试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拿破仑的评价》

材料四  秦始皇所推行的“暴政”,有很多是不得不借助暴力来完成激烈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暴”,实质上是在大转型、大变革背景下产生的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

——《世界伟人传记-秦始皇》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的措施。(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什么?(2分)他“被钉在悬崖绝壁上”的原因是什么? 3分)

3)根据材料三、四,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注意什么因素?(2分)

 

(1)措施: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交通,推行法家思想或者焚书坑儒。(3分) (2)“火种”:《拿破仑法典》。(2分) 原因:拿破仑的征服战争和奴役统治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拿破仑迷信战争,耗尽国力;波旁王朝与欧洲封建势力勾结:反法同盟的打击或者英国等国的联合打击。(3分) (3)注意:时代性、历史环境、历史背景、社会发展阶段特点;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保证具有合理性。(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分析概括出秦始皇“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的措施,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秦始皇巩固“大一统”政策的实施的内容,即可解答,如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交通,推行法家思想或者焚书坑儒。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把握有效信息,并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分析判断拿破仑奉献给法兰西的“火种”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法典》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对于拿破仑“被钉在悬崖绝壁上”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拿破仑的征服战争和奴役统治激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拿破仑迷信战争,耗尽国力,波旁王朝与欧洲封建势力勾结,反法同盟的打击或者英国等国的联合打击等,最后失败受囚禁。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的能力,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三、四的分析归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提炼出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注意人物所处的时代性、历史环境、历史背景、社会发展阶段特点等,还要注意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保证具有合理性等因素。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千秋功过秦始皇;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拿破仑;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评价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的要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改革】 改革是推动民族进步、国家富强、社会稳定的不竭动力之一。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梭伦颁布的第一条法令就是“解负令”。根据这个法令,平民所欠的各种债务一律废除;禁止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废除债务奴隶制;由国家赎回因负债而被卖到外邦为奴的人。梭伦还对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析等,并按照财产等级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这些新的法令还包括:设立四百人会议;修改死刑法;其他鼓励手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措施。                                        

——《希腊罗马名人传》

材料二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材料四  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      

—— 《大国崛起》解说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说出梭伦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各自要解决的主要矛盾?(2分)

(2)归纳材料三中大久保利通的主要观点,其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改革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3分)

(3)据材料四,指出日本在文明开化中存在的问题。你认为应如何对待外来文化?(2分)

(4)概述这三次改革在社会发展方面的各自结果。(3分)

 

查看答案

(14分)某中学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现摘录其中的部分展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展览一 中外思想集锦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卢梭《社会契约论》

满分5 manfen5.com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满分5 manfen5.com

我们就会发现社会公约可以简化为如下的词句:“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展览一中的两位思想家最主要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从阶级属性和历史作用两方面谈谈这两种思想的不同之处。(6分)

展览二 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2分)

书名

项目

清朝《红楼梦》

意大利《十日谈》

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政治黑暗;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文化上的专制统治。

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宗教束缚。

主要思想

 

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

展览三 中外名画欣赏

满分5 manfen5.com

(3)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鉴赏的基本要求,请你欣赏展览三中上述两幅名画,分别写出这两幅名画的作者、艺术风格或流派。(4分)

(4)通过以上对人类不同文明的探究,我们从中能得到哪些结论?(2分)

 

查看答案

(14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并存,影响着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了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44年,美英苏中等44国代表参加的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把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使美元享有高于其他货币的特殊地位。                ——《当代世界史》

材料三  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随着美国经济的重新走强,欧盟各国的经济也得到迅猛发展,欧元从无到有,迅速成长起来,在国际舞台上迅速占据了第二大货币的地位,成为美元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未来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由区域货币来充当全球货币,那么这种构想下就主要是货币区,就是说欧元会继续做大,亚元区会呼之欲出,那么这两个货币区的成长都会挤占美元区的空间……。”

——央视经济半小时:货币战争之美元走上历史舞台

材料四  积极推动世界走向多极化,尊重各国和各国人民的愿望和利益。这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规律,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与利益,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江泽民《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当时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美国采取了哪些举措?(4分)

(2)结合20世纪70年代史实说明材料中“美元的这把头号交椅坐得并不安稳”。欧元区的继续做大、亚元区的呼之欲出”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据材料四概括“世界走向多极化”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3分)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在两极格局结束后所面临的发展机遇。(2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民主政府的本质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的多数人绝对主权,一个多数群体必然会有权力去压制少数群体。正如有绝对权力的个体会滥用他的权力,有绝对权力的多数群体亦会如此。鉴于公民的平等状态,我们可以预见一种新的压迫形式会在民主国家中出现……”                                         ——托克维尔《美国的民主》

材料二  对美国历史的进一步观察表明,也许美国的开国之父们在设计美国宪法时,主导思想本来就不是"民主的最大化",而仅仅是"制衡最大化" 。

1787年5月,当来自12个州的55个代表来到费城开始为新生的美国制宪时,他们有一个共识:美国不需要一个世袭君主制,因为不受约束的君权是暴政的源泉。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的共识是“美国需要一个民主制”。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在其中很多人看来,纯粹的民主制也可能是暴政的一种;区别暴政与否的标准不在于人数,而在于“不容分说的强制性”。                                             

——刘瑜《民主的细节》

材料三  最高法院为非民选的机构,在美国的宪政结构冲突中拥有最终的裁判权。参议院的人员每州两名,和每州的人口数量不构成比例关系,其人员由各州议会指定而不是民众直接选举。……总统由每州选举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万绍红《共和主义与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托克维尔担忧,美国的民主会出现“一种新的压迫形式”指的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三以及所学知识论证刘瑜教授对美国宪法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250字左右。)(10分)

 

查看答案

2014年4月17日,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去世。人们评价他的一部名著:“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揭示了拉丁美洲民族深层的文化和心理特征,表达了作者对于拉丁美洲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和热情关注。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与这一流派相似的著作是

A.《百年孤独》        B.《人间喜剧》       

C.《老人与海》        D.《悲惨世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