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3月,我国西...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9年3月,我国西藏地区上层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为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经过两年多的斗争,取得了平息武装叛乱的全面胜利,为西藏民主改革铺平了道路。

材料二  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首先是贫困农奴和奴隶的欢迎,也受到很多的上层人士的理解和合作,保证了西藏民主改革顺利进行。……第二步是进行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政府把这些公有财产、土地、牲畜等生产资料,全部分给了农奴和奴隶。

(1)依据材料一,分析西藏民主改革的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西藏民主改革方式的特点,分析其历史作用。(9分)

 

(1)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确立;西藏叛乱被平息;西藏人民要求民主改革。(6分) (2)特点:自下而上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相结合;没收和赎买相结合;对农奴主区别对待。(6分) 作用:减少了民主改革的阻力,推动了民主改革的迅速开展,使西藏通过民主改革直接步入社会主义阶段。(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经过三大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1959年平定西藏地区上层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维护了祖国的统一;中央人民政府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愿望,决定“彻底平息叛乱,充分发动群众,实行民主改革”。 (2)当时的民主改革把自下而上的充分发动群众同自上而下的协商结合起来,这一措施得到了西藏各阶层人民的欢迎;土地改革对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全部财产、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采取没收政策,时未参加叛乱的农奴主的土地、牲畜和其它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对奴隶主区别对待;农奴和奴隶获得生产资料。改革的作用,对奴隶主区别对待减少了民主改革的阻力,推动了民主改革的迅速开展,使西藏通过民主改革直接步入社会主义阶段,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西藏农奴制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09年,凭借当时民主党控制美国参众两院的有利条件,民主党人总统奥巴马推出医改法案,并在国会获得通过。这一惠及民生的法案遭到来自共和党人、各州地方政府、大学、个人和团体的反对。相继有26个州发出对联邦政府的“违宪诉讼”,最后只得交由联邦最高法院做司法裁定。2012年3月26日至28日,最高法院一连三天开庭审理医改案,控辩双方争辩激烈。结果是最高法院以5:4的表决通过了奥巴马的医改法案。

事情并未就此了结,医改法案在实际执行中依然遭遇来自地方的重重阻力。例如,德克萨斯州州长、共和党人佩里就坚称:“德州不会按照奥巴马医改法案扩大医疗补助覆盖范围或建立保险交换系统”,因为这两项举措“代表了对德州州自主权的无耻干涉”。

2012年7月11日,被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表决废除了医改方案,但因参议院仍被民主党控制,所以同样的结果几乎不可能在参议院通过。原因是,一方面,参众两院有不同的议事程序,如参议院历史学家里奇说:“参议院的议事程序给了少数派更大的权利,可以是少数党,也可是多数党内的少数派别。任何一个参议员都可以阻挠议事日程。而在众议院是多数决定一切”;另一方面,即使获得参议院通过,总统也可否决众议院的废除议案。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制度建构和运作的特点,并运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12分)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对于清朝政府华侨观念以及华侨政策的转变,学者颜清湟把它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清初阶段,清政府因袭明朝的政策和观念,起初将华侨视为“弃民”、“罪犯”和“潜在的汉奸”,后又将之视为“政治犯”、“谋反者”和“叛逆”。

二是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将华侨视为“汉奸”,其原因在于清朝统治者认为华侨对外来侵略者给予帮助。

三是1860—1876年期间,清政府将华侨视为“苦力”。其原因在于1860年英国强迫中国允许其臣民在英殖民地工作后,清政府对出洋华人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转而较为同情这些受拐卖的华侨。

四是1876年后,清政府将华侨视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这表明中国已承认华侨是不应再受侵犯的合法公民。

由此看来,清政府由以前的弃侨转向护侨,始于1860年之后。而且,在这一政策转变过程中,华侨的人权逐步得以体现和维护。特别是1876年后,清政府开始视华侨为“华民”、“华工”“华商”和“华侨绅商”。到了1892年,薛福成接到黄遵宪请求朝廷豁除海禁的上疏,就给总理衙门大臣上书专论豁除海禁以招徕华民。1893年9月13日,清朝政府终于废除了传统的海禁政策,准许旅居外国的华民自由回国。从此,海外华侨与国内臣民处于基本平等的地位。

——摘编自颜清湟:《清朝对华侨看法的变化》《南洋资料译丛》1984年第3期

(1)根据材料,概括清政府华侨观念及华侨政策的演变。(10分)

(2)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演变的原因。你怎样理解上述现象?(15分)

 

查看答案

学者王加丰在《反现代化与反全球化思潮》一文中提到“这种思潮在批判现代化弊病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回到过去的念头”。其基本特征是“渴望”,“渴望不能达到的、已经失去的、无可挽回的、正在消失的、幻想和梦境中的事物。”这种思潮应该是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浪漫主义

 

查看答案

读下表:可以得出的最佳结论是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调整表

调整方向

调整内容

财政政策

紧缩政府开支,收缩社会保障计划

货币政策

控制货币供应量,抑制和降低通货膨胀率

税收政策

削减个人税和企业税,降低消费税、捐赠税

A.自由放任政策回光返照             B.坚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推出宏观调控的新政策             D.凯恩斯主义的风光不再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可见

A.自由贸易导致巨额贸易逆差         B.英国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C.工业革命成就英国世界霸主地位     D.消费旺盛显示英国经济活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