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时期商人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

明清时期商人赚钱后多买田置地。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也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导致这种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土地贵族把持政权

C.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农业经营方式落后

 

B 【解析】 试题分析:18世纪的英国已经不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了,政府推行的是重商主义政策,且农业已经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故排除ACD;但是土地贵族把持政权是中国与英国都具有的共同点,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土地贵族把持政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书·艺文志》记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其意在说明“百家争鸣”的出现    

A.为了满足春秋战国政治军事斗争的需要   

B.属于新兴地主与没落贵族之间的斗争

C.促进了当时中国思想界各类学说的质变   

D.奠定了中国封建时代文化发展的基础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克伦威尔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9分)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6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目前欧洲军事竞赛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即国家为了给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找到出路,就必须推动地域扩张,对他国实施政治压力;作为一个竞争单位,国家的最终优势总归于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弱者碰壁,就像任何其他形式的生存斗争一样。

  ——诺曼·安吉尔《大幻影》(1909年)

材料二:  作为判断一场争执的是非对错的法庭,战争是残酷、不可预测而又代价惨重的……让那些深信战争能够裁决正义的人牢记,战争的结果可能更少依赖于交战双方的正义,而更多依赖于交战双方的狡猾奸诈。而战争的代价则是昂贵的。一千万名死者和两千万名伤残者……正是此案出具的用以判定罪责和处罚双方凶手的可怖判决书。

——大卫·劳合·乔治《战争回忆录》(1933~1936年)

(1)指出材料一中“军备竞赛”产生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的核心观点并说明理由。(不得摘抄原文)(7分)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县设六十议员,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主之……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予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皆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府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1895年)

(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5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以夺富民之利……

——苏辙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材料二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三  自彼得一世起,俄罗斯把学习西方作为富国强民的惟一出路。但西方的路俄罗斯能否走得通?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俄罗斯人。许多人感到俄罗斯的优越之处正在于东正教与农民村社,正是在这些东西中,隐含着俄罗斯现代化的真实途径。1860年代,由废除农奴制而引发的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世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它涉及思想与文化斗争、政治与经济斗争。

——摘自钱乘旦为《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所作序言

(1)据材料一,概括苏辙、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不同认识,(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认识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列宁与钱乘旦关于1861年改革在观点上有何共同点,(3分)在看待这场改革时各自的侧重点又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