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局部)内容的比照。两者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项目 |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
考试内容 |
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
A.社会制度的不同 B.考试内容的不同
C.经济形态的差异 D.服务对象的不同
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先后出现在明朝《听南纪谈》、清朝黄宗羲《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这反映了
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务实学风的支持 B. 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C.儒家思想革新的进取性不强 D. 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均田是郡县制度下的井田,井田是封建制度下的均田。”下面对这句话解读正确的是
A.均田制与井田制在本质上并无任何不同
B.均田制和井田制都有利于小农经济发展
C.井田制和均田制都推动了精耕细作模式出现
D.均田全属中央政府,井田是分封制的基础
《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文中说:“在政治经济史的意义上,科举制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该观点认为科举制
A.切断了世族繁衍的制度基础 B.改变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C.是历代政府选官的唯一途径 D.让世族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1949年9月27日,侯仁之几乎是踏着建国大典的鼓点返回北京。10月1日,侯仁之作为燕京大学的代表,出席了天安门广场的开国大典。毫无疑问,这是一种政治待遇,是新生的共和国对他的接纳和肯定。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二: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和夫人蒋英,带着他们的孩子,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起航前,钱学森当着记者的面发誓,再也不踏上美国的土地。
——卞毓方《他们在历史的转折关头》
材料三:我们如果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是他最基本的情感。……我们不愿意逃跑,只是不愿意离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学,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中国的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
——杨绛《我们仨》
(1)上述历史人物在中国历史的关键时刻的选择对新中国意义何在?(9分)
(2)上述历史人物在关键历史时刻的选择体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怎样的人格魅力?(6分)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和平”作为“战争”的对立物,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理想之一。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 回顾人类战争与和平的历史运动,二战使得制约与控制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但另一方面,从全球范围来看,局部战争仍然不断,军备竞赛仍然没有停止,核“达摩克利斯剑”仍然悬挂在人类的头上,变异性的战争暴力(国际恐怖主义等)仍在扩散,作为当代战争重要根源的霸权主义仍在肆虐,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 我们应该看到,导致战争与维护和平的因素从来都不是单一的,和平与发展,和平与民主,和平与世界的公正平等,都是不可分割的,而恰恰在这些方面,世界仍然存在很多问题。2l 世纪的世界仍然处在矛盾、斗争和震荡之中。
——摘编自李巨廉《战争与和平历史运动的转折—一个中国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思考》
(1)虽然制约战争的因素上升到主导地位,但人类距离普遍、稳定与持久的和平仍然遥远。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分析,当今世界的战争与和平运动发生了怎样的重大转折?(3分)联系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世界应当追求怎样的和平理念?(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