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初,陕西转运使李参,以部内粮储不足,令民自隐度采麦之赢,先贷以钱,俊谷熟还官,号青苗钱,实行之数年,凛有馀粮。至是条例司言仍以见钱依陕西青苗钱例,预借者给之,令随税输纳斗角斗,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恳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如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

——毕沉《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带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因中华之大,富商巨贾,岂急公慕义之人,若以息借洋款之法,施诸中国商人,但使诚信允孚,自亦乐于从事。……伤谕各省督抚,遍谕官绅商民人等,如有凑集资本,情愿借给官用者,准赴藩司关道衙门呈明,照臣衙门办法,议定行息,填给印票。其票以一百两为一张,、铃用藩司关道印信,填明归还本利限期,准予地丁关税项下照数按期归还,不得丝毫挂欠。

——《户部酌拟息借商款章程折》(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措施不同的社会背景分别是什么? (8分)

(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青苗钱"与"息借商款"本质上的相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其历史作用。(7分)

 

(1)宋朝:民众穷困;政府以农为本。(4分) 清朝:外患(甲午战争)严重;借外债代价太高。(4分) (2)本质:立足市场,以金融和财政手段处理国家财政问题。(3分) 作用:宋朝:维持了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晚清:缓和了政府的财政困难,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青苗钱”推行的社会背景依据材料一中“令民自隐度采麦之赢,先贷以钱,俊谷熟还官”“如遇灾伤,许展至次料丰熟日纳。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民既受贷,则兼并之家,不得乘新陈不接以邀信息”等信息, 联系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和措施,可以归纳出民众穷困;政府以农为本。清朝推行“息借商款”的社会背景从材料二中“海防吃紧,需饷浩繁……伏查近年以来,带藏偶有不敷,往往息借洋款,多论镑价(借款以英镑作单位,折算成银两数,在还款时仍以英磅数为准),所耗实多”和材料二出处的时间“光绪二十年甲午八月初九”,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外患严重,借外债代价太高。 (2)第一小问相同点依据材料一、二中"青苗钱"与"息借商款"的具体做法,可概括出都立足市场,以金融和财政手段处理国家财政问题。第二小问作用分别联系王安石变法中青苗法的积极作用,以及晚清的时代特征,可归纳出“青苗钱”维持了民众正常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息借商款”缓和了政府的财政困难,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古代中国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中国的改革·息借商款(课标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两幅示意图,提取相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美两种国家权力架构的不同

满分5 manfen5.com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美国三权分立制度

 

查看答案

25分)

材料一:如果说,罗马法……能有所创制,那是因为罗马共和国以及之后的帝国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多种族的大国的缘故。法规应该设立起来以作为分属于各个种族的个体之间的社会纽带,并使得原先在属于相同种族的各个小城邦的范围之内盛行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能在帝国范围内得以奉行。体制上各类灵活的机制使新的规章得以形成、受到检验并获得确认,它属于再试验再犯错这一浸长的过程,最终选择出了受所有人真正理解的规章,并可有效地避免冲突及改善社会的合作状态。

——菲利普·内莫《罗马法与帝国的遗产》

材料二:历史上各个王朝都有一整套典章制度……但人们如果稍稍翻阅一下史书不能不对一种现象感到困惑不解正史中可以用《舆服志》、《礼仪志》等大量篇幅来记载什么身分的人戴什么帽子,穿什么衣服,衣服用什么料子、什么颜色、多大尺寸、用什么装饰;仪仗队有多少人,排什么队伍,手里拿什么东西,每件东西什么尺寸这一类近于聊的内容,甚至连演滑稽戏一样的禅让也要照录那三劝三让的表文和诏书,可是真要查什么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却往往非常简略,或者前后矛盾,语焉不详,有的竞毫无踪影可见。其实这倒并不是史官们的疏忽,而是由于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基本上都存在着两个系统由皇帝和官员们制定的正式制度,由官史们执行着的实际制度。前者是官方的、法定的、成文的,见于记载,却不一定起实际作用后者是实际通用的、得到法律认可的、不成文的习惯做法,但从来未被正式记载,却真正得到了执行。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

(1)依据材料一,概述古代罗马规章产生的社会背景。(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成文规章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1 分)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成文规章对罗马和中国分别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查看答案

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各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就是市场能做的就让市场去做,……政府管好自己应该管的事情,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激发更大的活力。下列史实在精神上与此观点有悖的是

A亚当·斯密经济学             B.新经济政策

C.福利国家制度                 D.里根经济学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时间

美对华出口(百万美元)

中国对美出口(百万美元)

1972年

60

32

1975年

304

156

1980年

3755

1059

1985年

3855

3840

A.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

B.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

C.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

D.80年代美国经济"滞涨"致对华出口几增长

 

查看答案

毛泽东在1964年1月5日所以讲到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这种情况看起来比较明显。”这表明中国

A.对美、苏外交开始战略调整     B.反霸统一战线构想初步形成

C对不结盟运动寄予外交厚望          D.已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