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主题: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人的天下观念。(3分) 先秦时期:中国被想象为世界的中心、文明的中心。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工具的落后,对外部世界了解有限。(3分) 明代后期: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范围扩大。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新航路开辟后先进的世界地理观念,中国传统夷夏观受到冲击,中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3分) 晚晴时期: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连接为一个整体。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逐渐认识到西方的先进,中国不是世界文明的中心。(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图片的分析能力,首先要结合三幅图确定其时间及主题分别是什么,然后再结合三幅图寻找其共性的内容,确定其主题。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主题分析每个时期出现上述图片表现的原因即可。关键是要结合图片分析出主题,由上述图片可以看到,图一是商周时期内外服制度的表现,图二是1584年(明朝末年)中国人了解到的世界的范围,图三是清朝后期中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据此可以推论出主题是1863年前中国人心中的世界(19世纪60年代前中国人的天下观念)。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政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西学东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四: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消费观。(2分)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7分)

(4)据材料四,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据此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A.英荷战争           B.抗日战争

C.巴黎条约          D.一国两制

 

查看答案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中苏两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上都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但结果却一成一败,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实力的巨大差异            B.经济和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异

C.改革指导思想上的巨大差异      D.具体国情上的巨大差异

 

查看答案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