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在德国的文人以...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1808年《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杨静《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影响》

材料二:统一使德国的民族意识大为高涨,但是这种民族意识和统一以前那种反对民族分裂、要求民族统一的民族意识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产生于普法战争胜利后狂热的民族荣誉感中,因为在人民心目中,帝国的建立几乎完全是三次所向无敌的战争的结果。特赖切克这时已经完全拜倒在普鲁士的武力下,极力宣扬没有战争,民族和国家就不能生存,军刀建立的帝国,必然保留了许多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第二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事部门凌驾于民政部门之上的传统,人民也深受普鲁士崇尚武力的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一的实现使他们更加着迷于民族意识,而这种迟来的民族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产生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

——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历程。(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后变化的原因。(6分)

 

(1)演变历程: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再到富有侵略的民族主义。(9分) (2)原因:普法战争的胜利使德国人产生狂热的民族荣誉感;普鲁士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的影响;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德国需要广阔的市场;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推动;(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演变历程: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概括”,由材料一中的“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和材料二中的“迟来的民族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产生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可以概括出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为:从文化民族主义到政治民族主义再到富有侵略的民族主义。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由上一题可以知道,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后变化为富有侵略的民族主义,其原因首先由材料二中的“普法战争胜利后狂热的民族荣誉感”、“军刀建立的帝国,必然保留了许多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深受普鲁士崇尚武力的传统的影响”等信息可以得出:普法战争的胜利使德国人产生狂热的民族荣誉感;普鲁士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的影响。其次,应该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列强瓜分潮流两个方面去思考作答,即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德国需要广阔的市场;列强掀起瓜分狂潮的推动。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辽对地处长城内外不同民族与地区,采取“一国两制”,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双重体系。阿保机灭渤海,耶律德光据有幽云十六州,辽的统治版图扩大了。确立了南北两套官制。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北面官制是以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设置的一种特殊制度,分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北面帐官和北面宫官等,其官吏的任用一律是契丹贵族,掌管契丹一切军政大权,是辽朝最高权力机关。北面朝宫通过世选制选拔官吏,皇帝四时游猎,行宫所在成为政治中心。南面官制则袭唐制以统治汉人和渤海人。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由汉人居守管理。中央统治机构中的两套官制,也贯穿在地方统治制度中。辽代的地方制度,实行的是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地区是部族制,汉人包括渤海人则编人州县制,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

——摘编自尹德蓉《论辽代的“一国两制”双轨行政制度》

(1)根据材料,分析辽代采取“一国两制”双轨行政制度的原因,指出两种体制的区别

(2)评价辽代南北双轨体制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四: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消费观。(2分)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7分)

(4)据材料四,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春秋笔法,又称微言大义,是指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不少重要的历史概念实际上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断,据此判断,下列历史概念中具有这种特点的是: 

A.英荷战争           B.抗日战争

C.巴黎条约          D.一国两制

 

查看答案

下图是反映西汉时期的儒学发展情况的一组文物,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①儒学在汉代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唯一的思想

②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③各级教育系统十分健全,主要是传授儒家思想

④儒学的思想价值实现了为政治服务的功能,促进了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