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 (1932年发表于《申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9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6分)

 

(1)同: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 异: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9分) (2)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 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同:由材料一中的“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和所学孔子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可以看到两者都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对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材料一中的“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和所学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可知两者都反对传统教育,开创新式教育。异:由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开创私学,为百家争鸣奠定文化基础;由材料一中的“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和“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等信息可以知道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促进教育平民化。 (2)由材料一的相关信息可以得出陶行知是近代教育家、思想家;为中国开创平民教育,促进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由材料二的信息可以得出陶行知是民主斗士,反抗专制独裁统治,为中国民族独立民主富强作出贡献。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亚洲觉醒”的先驱•陶行知;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的先哲•孔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 )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4)应采取充分保证措施,使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 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第三,他们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他们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第七,这样的和平将使所有人能够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第八,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所以他们相信,在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建立之 前,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 

——罗斯福、丘吉尔《大西洋宪章》

(1)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倡导的原则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1808年《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杨静《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影响》

材料二:统一使德国的民族意识大为高涨,但是这种民族意识和统一以前那种反对民族分裂、要求民族统一的民族意识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产生于普法战争胜利后狂热的民族荣誉感中,因为在人民心目中,帝国的建立几乎完全是三次所向无敌的战争的结果。特赖切克这时已经完全拜倒在普鲁士的武力下,极力宣扬没有战争,民族和国家就不能生存,军刀建立的帝国,必然保留了许多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第二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事部门凌驾于民政部门之上的传统,人民也深受普鲁士崇尚武力的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一的实现使他们更加着迷于民族意识,而这种迟来的民族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产生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

——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历程。(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后变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辽对地处长城内外不同民族与地区,采取“一国两制”,从中央到地方实行双重体系。阿保机灭渤海,耶律德光据有幽云十六州,辽的统治版图扩大了。确立了南北两套官制。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北面官制是以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设置的一种特殊制度,分北面朝官、北面御帐官、北面皇族帐官、北面帐官和北面宫官等,其官吏的任用一律是契丹贵族,掌管契丹一切军政大权,是辽朝最高权力机关。北面朝宫通过世选制选拔官吏,皇帝四时游猎,行宫所在成为政治中心。南面官制则袭唐制以统治汉人和渤海人。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由汉人居守管理。中央统治机构中的两套官制,也贯穿在地方统治制度中。辽代的地方制度,实行的是部族制和州县制。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地区是部族制,汉人包括渤海人则编人州县制,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

——摘编自尹德蓉《论辽代的“一国两制”双轨行政制度》

(1)根据材料,分析辽代采取“一国两制”双轨行政制度的原因,指出两种体制的区别

(2)评价辽代南北双轨体制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信息。依据下列三幅图片,概括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依据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三幅图片中共同主题的历史变迁信息并进行分析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要求:主题必须吻合材料,说明应紧扣主题,逻辑清楚、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5分)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家训》

材料二:“(松江)嘉、隆以来,豪门贵室,导奢导淫,博带儒冠,长奸长傲,日有奇闻叠出,岁多新事百端……”

——[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

材料三:“消费社会是指……生产和消费都超出了生存必需和生理需求的范围,消费成为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的社会发展阶段。……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出现了消费社会。”

——李新宽《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

材料四:住在无锡市市区的贺星允老人记录了几十年间全家的每一笔开销。下面是她家几次国庆节的饮食开销情况:      

单位:元

1958年

1968年

1978年

1988年

1998年

2008年

7.98(请客)

3.6

3.07

15.22

90.9

268.95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朱柏庐的主张,简要分析这种主张形成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末江南士大夫的消费观。(2分)有学者认为,明代江南士大夫既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促进者,又是其阻碍者。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学者的观点。(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消费社会出现的原因。(7分)

(4)据材料四,概括贺星允老人家国庆开销的变化趋势。(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趋势形成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