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托克维尔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这一材料...

托克维尔指出,“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这一材料所体现的历史研究方法是(   )

A.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B.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

C.侧重社会变化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D.把握历史前进的方向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能力,“谁要是只研究和考察法国,谁就永远也无法理解法国大革命”,表明理解法国大革命不能只研究法国,还应该研究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外部因素,这说明历史研究还要关注不同国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故A项正确; B、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方法·史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位雅典演说家说道:“我们不仅要在制定法律时始终考虑如何使法律为民主制度服务,而且当立法工作完成后……还要遵守我们所颁布的法律,并且严惩那些违法分子。”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

A.古希腊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B.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C.古希腊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D.古希腊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

 

查看答案

关于儒学的起源,《淮南子•要略》说:“……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认为儒学是由继承文武周公的王道政治传统而产生的。周公的王道政治主要是指(   )

A.王位世袭制        B.井田制   

C.宗法制与礼乐制    D.郡县制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陶行知是杜威的学生,但他正视中国的问题,则超越了杜威。他在群众教育运动方面非常积极,为工人和贫民办夜校。他展开“小先生”运动,让文盲学好后以他们的新知识教育其他文盲。对于1927 年的反共产主义分子来说,这就好像一颗政治炸弹一样。在城市里搞群众教育被视为叛逆而遭禁止,陶行知就到农村进行教育和推行农村复兴计划。美国的进步教育推行现成的学校制度,陶行知则发现中国普通群众只能在他们生活和工作的农村、家庭和车间的所在地受教育。在所有美国训练出来的教育者中间,陶作为一个穷人出身的人异常地同情普通人民的需要,而这终于使他比别人更接近中国共产党。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以我愚见,匪无非是那些自以为正统的人给和他们立场不同或反对他们所作所为的人乱扣的帽子……俺觉得最好笑的事情还是有些人自己明里暗里干着土匪的勾当,却诬蔑善良可爱的人是“匪”,偏要要拿冲锋枪去剿“匪”扮正义! 

——陶行知《剿匪与造匪》 (1932年发表于《申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领域贡献的异同。(9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评价陶行知。(6分)

 

查看答案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 )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3)……尽可能地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4)应采取充分保证措施,使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家都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 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

材料二:第一,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第二,他们不希望看见发生任何与有关人民自由表达的意志不相符合的领土变更;第三,他们尊重所有民族选择他们愿意生活于其下的政府形式之权利,他们希望看到曾经被武力剥夺其主权及自治权的民族,重新获得主权与自治; 第四,他们要在尊重他们现有的义务下,努力促使所有国家,不分大小,战胜者或战败者,都有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第七,这样的和平将使所有人能够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第八,他们相信,世界上所有国家,为了现实的和精神上的理由,必须放弃使用武力。如果那些在国境外从事或可能以侵略相威胁的国家继续使用陆海空武器装备,则未来的和平将无法维持;所以他们相信,在一个更普遍和更持久的全面安全体系建立之 前,解除这些国家的武装是必要的。…… 

——罗斯福、丘吉尔《大西洋宪章》

(1)对比材料一、二,概括两则材料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所倡导的原则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在德国的文人以作为世界公民而自豪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这使得德国人对法国的态度以及对民族主义的态度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德意志的知识分子对法国大革命的态度开始是无所顾忌的狂欢,后来是毫无保留的厌恶和愤慨,最后是苛刻的否定。拿破仑的征服政策激起了德意志人民强烈的民族感情,德国的知识分子再也不高喊世界公民了,文化民族主义在侵略的炮火下升华为具体的政治民族主义,德国人要求结束分裂建立自己的民族国家,其标志就是费希特1808年《致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录》的发表。       

——杨静《德意志民族主义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影响》

材料二:统一使德国的民族意识大为高涨,但是这种民族意识和统一以前那种反对民族分裂、要求民族统一的民族意识已有很大的不同,它产生于普法战争胜利后狂热的民族荣誉感中,因为在人民心目中,帝国的建立几乎完全是三次所向无敌的战争的结果。特赖切克这时已经完全拜倒在普鲁士的武力下,极力宣扬没有战争,民族和国家就不能生存,军刀建立的帝国,必然保留了许多普鲁士的封建军事残余,第二帝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事部门凌驾于民政部门之上的传统,人民也深受普鲁士崇尚武力的传统的影响,同时也因为德意志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统一的实现使他们更加着迷于民族意识,而这种迟来的民族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容易产生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主义。

——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蜕变》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德国民族主义的演变历程。(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民族主义在普法战争后变化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