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三国志》记载的诸葛亮对后主说的所有言论,最后落在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这明显的表明西汉以来确立的“三纲五常”中的“君为臣纲”这一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纲五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袁总统之为人,……综言之,则新智识与道德之不备而已,故不能利用其长于极善之域,而反以济恶。既自顾手执政权者十余年,天下之大、变故之繁,无不为其牢笼而宰御,则益骄视一切,以为天下事不过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其执行益以勇往,乃至举中国之人物为供奔走,尽中国国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剧之材料。某今敢断言于此,长此不变以终古,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民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

——黄远庸《少年中国之自白》

材料二  ……对政治人物,与其追究其道德,不如认真关注他在制度建设上的取向和作为,那才是影响深远的东西。袁世凯孤身一人在朝鲜与日本交涉,在晚清宪政改革中敢为天下先。……一人敌一国:袁世凯数度驻守朝鲜凡十二年,在越来越困难的境地中,他有胆有识,有智有勇,竭力维护了大中国的利益。

——史学家袁伟时

材料三  不要相信罗马是可以一天建造出来的。也不要相信民初的悲剧是有一个特别“孬”的人直接造成的,以为历史上没这个人就一切OK了。试想,如果20世纪最初几年,“群体”没有立宪的思潮,袁世凯不会贸然去充当那个“立宪派领袖”。如果1911年,大半个中国的“群体”都不想试试共和,他也不会说:“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 如果1915年秋,“群体”没有厌倦了共和的吵吵闹闹,想“老主子”了,袁大总统也不会去打造那把龙椅,“洪宪”一回。 说得明白点儿,民初的那些事儿和任何个人都没多大关系,全在那时的社会。

——张社生著《绝版袁世凯》(2010年)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黄远庸和袁伟时对袁世凯评价的不同观点及理由。(8分)

(2)你是否赞成材料三中作者对袁世凯的评价,请说明理由。(7分)

 

查看答案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诺贝尔和平奖是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1978年,埃及总统萨达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1994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勒斯坦总统阿拉法特。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97年美国国家安委会发表声明:“要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和平,就要确保以色列的安全与幸福。这些都是美国的中东利益所在。”

——《中东黑血: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东》

材料三  哈马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简称)制造了一系列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作为报复,以色列对哈马斯实施了“定点清除”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使哈马斯遭受重创。

——2008年12月28日腾讯网新闻背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萨达特、阿拉法特和拉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巴以和平难以实现的主要因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中东和平进程。(9分)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目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理想统治方式,(6分)并分析民本思想的内涵。(2分,不得摘抄原文)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本质区别,并简析民主思想在近代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7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政府应该保护各人的私有财产,保护……地主土地的私有,号召逃跑的地主……去经营他们的土地。由农民耕种的逃亡地主的土地,租息自然无法交,但这不能视为农民取得了该地的所有权,待地主返回时,仍然可以管理他们的土地。……实行一些改善民众生活的政策……是完全必要的。……但在乡村中,对于最高租额的规定,佃农土地永佃权之保障,以及八小时工作与最低工资额的规定等,暂时都是无法执行的。……应该切实避免采用斗争手段,应该采用协商调解及仲裁的方式为主,去达到群众要求的被承认,去达到工农群众与地主资本家双方的同意与妥协。

——刘少奇《关于抗日游击战争中的政策问题》

材料二  各地党委……要坚决拥护农民一切正当的主张和正义的行动。批准农民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的土地……坚决拥护群众从……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必须完全执行群众路线,酝酿成熟,真正发动群众,由群众自己动手来解决土地问题,绝对禁止使用反群众路线的命令主义,包办代替及恩赐等办法来解决土地问题。

——1946年5月4日《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9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土地改革的认识。(6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信息。

满分5 manfen5.com

       图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图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比较图一、图二,提出两项有关欧洲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