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集体安全是一种保障所有国家生存与国际和平的制度。在这种机制下,每个参与国都认为破坏和平是对所有参与国共同的挑战,即参与国认为其他国家的安全是所有国家的安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2)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4)……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所需的最低限度。(5)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14)为了大小国都能够相互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联盟。——(美国)威尔逊《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原则”》1918年

不符合有关国家人民的愿望,不得改变他们的领土状况;所有国家的人民,愿意在何种形式的政府之下生活,都有权自由选择;……在公海上不受阻碍地自由地航行;……任何国家如侵略威胁他人,则须解除其军备。一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

材料二 既然大地上各个民族之间普遍已占上风的共同性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

以致在地球上的一个地方侵犯权利就会在所有的地方都被感觉到;所以,世界公民权利的观

念就不是什么幻想的或夸诞的权利表现方式,而是为公开的一般人类权利、并且也是为永久

和平而对国家权利与国际权利的不成文法典所作的一项必要的补充。唯有在这种条件之

下,我们才可以自诩为在不断地趋近于永久和平。——康德《论永久和平》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大西洋宪章》比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在构筑集体安全方面更为务实。(9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6分)

 

(1)威尔逊企图通过建立国际联盟,在政治上干预与控制战后世界局势, 参与瓜分世界的殖民地。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4分) 《大西洋宪章》中对“所有国家”的强调,摒弃了意识形态的隔阂,有利于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4分)《大西洋宪章》公布之后签订的《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1分) (2)集体安全需要大国负责任的参与,需要建立彼此的互信;人类共同利益应高于国家、民族利益,要有世界眼光。(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本题解决的突破口是对于《大西洋宪章》与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这两个历史文献内容的实质意义的正确理解,正确的理解这两者的实质性内容后,才能对本题做出正确的回答。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当今集体安全的展望有何看法。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是美国在一战后企图按照它自己的意图来建立战后的秩序,所以它不可以体现出符合其他国家利益的务实性,而《大西洋宪章》却是相反的,从其内容中可以得出它依据的是各国人民的自绝原则,所以它更有务实性。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7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 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8分)

 

查看答案

(15分)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记事本末》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与洋务派相比,维新派相当重视意识形态重构,他们从古今中外变法图强的历史中为变革寻找合理性,特别是引入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维新派变法的失误之处。(4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的含义。(6分)

(3)材料四是如何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5分)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

长期以来,“启蒙”一直是思想文化史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接续式的“早熟”的启蒙。在14至16世纪,西方人依靠自身的社会变革力量酝酿起早期启蒙,并层层推进演绎出18世纪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晚熟”启蒙。借助于“西学东渐”的刺激与发酵,中国文化传统的逻辑发展进程才发生历史的大转折,最终在“民族复兴”的理论大框架中,标立起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观、价值观和伦理观,逐渐折射和透显出“西方式”启蒙的反传统含义。——据孟广林《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时期的思想启蒙》整理

请回答:

(1)概述西方“早期” 启蒙的“内源”因素。(2分)结合史实说明18世纪的启蒙与“早期”启蒙之间有怎样的“接续”关系?(4分)

(2)该学者者认为,明末清初的社会批判思潮仍属于“文化传统的自我裂变、修复与整合”,不具有近代意义上的启蒙性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4分)

(3)近代前期中国具有反传统含义的“西方式”启蒙思潮有哪些?(6分)近代中国的启蒙为何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2分)

(4)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一改“醉心欧化”的局面,呈现出流派纷呈、选择多元的趋向,请结合国内国际背景分析成因。(8分)

 

查看答案

罗荣渠先生把现代化进程的起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内源性的,一种是外源性的,以下属于内源性起源的是(   )

A.中国的辛亥革命    B.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C.英国的工业革命    D.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查看答案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

A.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C.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