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1954年不仅是新中国的法治年,也是新中国的外交年。下列选项能为“外交年”之说提供依据的是
A.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在万隆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红一方面军主力到达陕北后,中共中央召开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这一“转移”指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C.由以城市为中心向农村包围城市转变
D.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图所示小说发表于1910年。作者陆士谔以梦为载体,畅想立宪四十年后(1951年)的新中国美好景象。该书的发表
A.证明中国已经实现民族独立
B.体现中华民国建立后国人的美好愿望
C.反映民众对自由民主繁荣富强的追求
D.说明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广泛传播
下表反映了该时期中国
中国近代产业结构(1887—1936年)
类别 结构 年份 | 国民收入 | 就业人口 | ||
1887 | 1936 | 1887 | 1936 | |
农业(%) | 69.62 | 64.50 | 80.00 | 75.52 |
工业、服务业(%) | 30.38 | 35.50 | 20.00 | 24.48 |
①城市化水平较高 ②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③工业化远未实现 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唐代曾开办“算学馆”,一度把数学纳人科举范围,但算学科考出身的官员官阶很低,所以应试的人很少,到了晚唐,算学科考试停止了。算学科的最终命运反映了唐朝
A.科技发展的停滞 B.科举制度的衰落
C.官僚政治的腐败 D.社会价值取向功利化
有当代学者评论道:它“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所握权力大而不专,七百年来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既深且巨。”这里的“它”指
A.郡 B.封国
C.行省 D.内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