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分)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世界近代政治的趋势所在,从古希腊罗马起源,再到近代西方资本
主义代议制的确立,再到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
材料二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固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法国“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是什么?法国能够采取这种方式确立民主制度的根源何在?(4分)
(2)材料二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4分)并分析产生两则材料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2分)
材料三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一律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任期两年,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人民版必修1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1787年宪法为调和当时美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所起的积极作用。(6分)
材料四 第十一条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和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二十三条 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4)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指出近代美国和德国政体的显著特点(4分)。造成这种特点差异的原因有哪些?(8分)
材料五 1949年的《组织法草案》,非常明确地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像苏联那样的“无产阶级专政”,而是一种由中共领导的、以四个阶级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5)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实行了哪些不同于苏联的政治制度?综合上述五则材料,你如何认识“民主制度”?(8分)
由博客演化而来的微博,网民取谐音,戏称为“围脖”。如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围
脖”出席“两会”,成为2010年全国“两会”的一道风景。有入说:“正是现代媒体技术手段的进步,才
燃起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对这一说法评价正确的是:( )
A.强调只有掌握现代科技才能提高参政的积极性
B.认为网上交流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了解民意的唯一途径
C.正确揭示了科技发展对民主进程的直接推动作用
D.没有看到问题实质在于我国民主化进程加快
下图我国经济数据的变化从实质上表明( )
A.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下表反映了1913年、1938年、1973年三个年份英国、法国、美国政府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由此得出的结论符合史实的是( )
1913年 | 1938年 | 1973年 | |
英国 | 13.3% | 28.8% | 41.5% |
法国 | 8.9% | 23.2% | 38.8% |
美国 | 8.0% | 19.8% | 31.1% |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复苏 B.三国政府逐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三国政府均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
1919年5月执教予北京大学的另类国学名师黄侃在《时报》撰文说: “余与蔡孑民(即蔡元
培)志不同,道不合,然蔡去余亦决不愿留,因环顾中国,除蔡孑民外,亦无能用余之人:”这是因为蔡
孑民主张( )
A.循超逸之快感,为普遍之断定 B.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
C.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D.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
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该信解读准确的是
( )
A.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
C.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D.林则徐了解英国的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