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

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中西文化交汇和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的理解。称外国为“夷”是清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盲目自大心理的体现,《天津条约》规定对大英国官民不能称夷,说明“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从清政府来说,并没有形成与列强平等交往的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限,也没有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即使随后的洋务派也只推崇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故B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793年英使来华觐见乾隆,两国互赠礼品,清单如下:

国家

礼    单

英国

天体运行仪、望远镜;座钟一架、奇巧椅一对;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数门、军舰模型;英国的土特产若干 

中国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 

两份礼单反映了英、中两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差异是(     )

A.英国轻工业发展快,中国农业高度发达  

B.英国军事工业发达,中国手工业繁荣

C.英国天文成就突出,中国市民生活丰富  

D.英国进入工业文明,中国处在农耕社会

 

查看答案

“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

A.废除丞相制度                 B.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建立内阁制度                 D.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

 

查看答案

唐中宗曾未经中书、门下两省径自封拜官职。但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时称“斜封墨敕”。这个故事主要说明:(     )

A.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相权的制约            

C.三省六部制瓦解               D.科举选官尚未实施

 

查看答案

“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     )

A.文人山水画       B.杂剧        

C.昆曲             D.京剧

 

查看答案

【历史】(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开始担任立法者时,传统贵族、经济上成为暴发户但没有政治特权的公民以及贫困的农民之间存在着多重而严峻的冲突。后者面临破产和沦为债务奴隶的危险,在阿提卡地区较为贫瘠的山地被开发成可耕地之前,许多贫困的农民只能租种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因此心里有极大的不满。可以想象,境遇好一些的公民在军队中担任重幕步兵,因此觉得自已应该有更多的参政权。无疑贫穷的步兵公民憎恨那些富人的极度奢侈和傲慢;富人们铺张的葬仪,奢侈的宴会,都令他们愤慨。在这些宴会上,有些穷人不得不跳舞或者扮演滑稽的角色来取悦富人们,人格上受到极大的侮辱。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梁启超在经历戊戌维新运动的艰险后,说了一段颇有体会的话:“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当时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梭伦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

(2)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改革和戊戌变法成败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