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进入20世纪后不久,发生了孙中山领导的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它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痛苦的事实迫使先进分子们深思: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人们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为了在中国国土上摧毁那些盘根错节的旧社会势力,建立起一个新社会,实现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现代化,需要有几个条件:第一,需要有一个能够正确把握航向的革命政党,作为引路人。它要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能够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并为它的实现而始终不渝地奋斗。第二,需要以这个党为核心,同人民群众有着血肉联系,并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凝聚起一股不可阻挡、足以克服一切困难的力量。第三,这个党应该由一大批有着共同理想和严格纪律、密切联系群众的先进分子所组成,能够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坚忍不拔地奋斗。以往的中国不曾有过这样的党。中国要前进,要走出一条新路,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请结合史实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观点;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观点;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离评论观点;②未引用史实或引用史实不完整;③论证欠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先进的知识分子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仍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材料中的观点认为:中华民族的出路在于建立一个坚强的、以正确理论指导的党,在他的带领下共同奋斗。我认为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第一,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为了改变中华民族备受屈辱和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曾经作过多种试验,作过多种不同的选择。事实证明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没有能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第二,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明确了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是对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深刻而符合实际的分析,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第三,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土地革命、建国后的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综上所述,20世纪的史实证明材料中的观点是正确的。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抓住材料的核心观点,“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得出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然后结合材料的提示和近代中国各个阶级、阶层的探索,以及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的探索,史论结合,阐述结论的正确性。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社会史观·阶级史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5分)幸福指数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民生改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就是我们寻找的最好东西,也是完满的目的。”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代,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某中学学生探究小组收集和整理了下表中的内容。请你根据下列表格中的内容回答关于幸福观的有关问题。

 

中国

西方

古代

1.不断提升美德的过程就是追求幸福的过程。“一箪食,一瓢饮”能够修得高尚品德,这样的苦行值得赞颂。

2.“多子多福”是幸福的显著标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家族“香火”的旺盛是个人幸福的体现。

1.苏格拉底把由理性指导的精神满足当做最高幸福,视情欲为一时快乐之下的痛苦。他提出“知识即美德”。

2.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人类的幸福来自上帝的恩赐,而物质享受只是世俗的、虚幻的幸福。

近现代

近代的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似乎更多样。有人把国家的富强独立当做终身幸福而奋斗,而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年轻人却认为幸福就是自由、平等地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婚姻、学业、事业。

19世纪的西方,享乐幸福论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费尔巴哈认为“幸福只是某一生物能够无阻碍地满足关系到它的本质和生存的特殊需要和追求”。

当代

改革开放前,人们普遍接受幸福与物质追求相分离,“越穷越光荣”。改革开放后,很多人把财富的多寡看作幸福与否的标准。“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成为2010 年的流行语。

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人们依然相信为自身谋取各种物质利益是幸福的保证,同时有些人已经把眼光投向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社会价值被当做个人幸福的体现。

(1)从上述材料看,古代中西方的幸福观有何共同之处?(3分)结合所学简析中国古代的幸福观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

(2)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了怎样的改变?(4分)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别分析影响近现代中西方幸福观发生改变的原因。(12分)

(3)根据材料,你认为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社会幸福观的形成?(2分)

 

查看答案

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中说:“批评家指责大众媒体是文化帝国主义的工具,因为大部分电子媒体和它们传递的信息是源自资本主义社会。一个具体的影响就是英语成为全球通信体系的主要语音,这实际上将本国的语音限制在小范围内。”以下对杰里·本特利这段话理解比较恰当的是

A.借助于信息技术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显著特点

B.资本主义国家在文化和语音上始终处于优势

C.英语已成为全球性语音使其他国家语音消失

D.更多国家的民族经济文化不再能够独立发展

 

查看答案

有学者将罗斯福新政的经济理论概括为“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运营,并不总是有利于、并不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运营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对上述这一概括性评语中的关键词理解错误的是

A.“应当保留”指资本主义

B.“经济的运营”指市场经济机制

C.“改进和补充”指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D.“改进和补充”说明放弃了自由市场经济

 

查看答案

顾准先生认为,西方近代两股潮流催生两种风格各异的政治传统:一是经验主义,“一寸一寸前进”“螺旋上升”,沉着事功。二是理想主义,动辄革命,狂飙突起。政治传统“理想主义”的典型国家应该是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德国

 

查看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的分析比较恰当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同人的理智本能和道德本性是同一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