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5分)

 

(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广泛传播;欧洲民众宗教、生活的需求;印刷商、书商营生图利的需求;文艺复兴运动的需要与推动。 (2)①差异:法国“印艺社”:依靠手工工场,主要印刷出版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在法国及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4分)中国“四堡书业”:依靠家庭作坊,主要印刷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书籍;影响限于国内局部地区,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普及(或推动了内陆和边缘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4分) ②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2分)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理学占主导地位,科举制盛行;印刷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3分) ③上述差异说明了18世纪法国和中国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反映了18世纪中西文明进程的差距。(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近代欧洲印刷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从材料“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探讨问题。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这样的评述题目,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其次要主要分析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最后要做总结性的说明。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西方思想·西方思想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日关系一直是中国人关注的重要对象之一,80年前,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中写到:“‘中国’这个题目上,日本人也不晓得放到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装在试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我们中国人却只是一味地排斥反对,再不肯做研究功夫,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真叫做‘思想上闭关自守’‘智识上的义和团’了。”这句话主要体现了作者:              A.希望中国人最大限度地去亲近日本

B.认为日本人比中国人在对待对方上更明智

C.主张对日本加深了解,进行研究,做到知己知彼

D.认为义和团运动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查看答案

智者学派指出:法律、正义只是人所约定的习俗。为了避免互相伤害,人们相互约定不伤害别人,这是政府创立的基础。正义的本质和起源在于人们实践了先前的约定。该观点被称之为“人类最早的社会契约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人们的约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础      

B.智者学派重视法律和正义的作用

C.社会契约论起源于智者学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据

 

查看答案

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查看答案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 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

B.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

 

查看答案

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

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

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