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

(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解释说:取息是不得已的,“然二分不及一分,一分不及不利而贷之,贷之不若与之。然不与之而必至于二分者,何也?为其来日之不可继也。……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

——转引自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  1871年1月,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4月颁布宪法,君主立宪政体确立。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民主成份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俾斯麦推行过迫害社会民主党的《反社会主义法》,但同时,社会民主党的领袖仍然可以在国会慷慨激昂地声讨俾斯麦的进攻。……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1908年,国会又通过了《帝国结社法》。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材料三  1906年底,孙中山着眼于中国的实际国情,设计出“五权宪法”:“因为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掌管国务……单纯通过选举来录用人才而完全不用考试的方法,就往往会使那些有口才的人在选民中间运动,以占有其地位,而那些无口才但有学问思想的人却被闲置。

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从正理上说,裁判人民的司法权独立,裁判官吏的纠察权反而隶属于其他机关之下,这是不恰当的。“

──孙中山著《与该鲁学尼等的谈话》

材料四  1990年,东欧开始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局势也陷入动荡,到年底也瓦解了。美国一些“战略家”认为中国也挺不了多久。一时间,“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

——钟之成《为了世界更美好---江泽民出访纪实》

1991年4月20日某重要杂志发表《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一文,说:“不问姓‘社’姓‘资’,必然把改革开放引向资本主义道路而葬送社会主义事业。”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1)材料一是王安石就青苗法的哪一方面进行的说明?(2分)并概括其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关于对“德国政治制度民主化”评价的观点,(2分)并加以论证。(4分)

(3)孙中山“五权宪法”的理论来源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三,说明孙中山为什么要增设“考试权”和“纠察权”。(4分)它给我们有何启示?(2分)

(4)材料四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遇到了哪些问题?(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面对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人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5)综上所述,提炼其中蕴含的主题并进行简要论证。(4分)

 

(1)收取利息方面;(2分)保证救济工作的延续性,缓解财政困难。(每点2分,共4分) (2)观点:德国的政治制度民主化程度较高。(2分) 论证:普选产生的国会享有立法权,对帝国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反对党有活动自由并对执政者能起一定牵制作用;德意志帝国有新闻、结社、言论等自由。(每点2分,任答2点即可,共4分) (3)三权分立;(2分)保证人才选拔、官吏任用的公平与公正;加强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每点2分,共4分)为建立有效的选拔人才和政府监督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4)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挫折;国内,对坚持改革产生了质疑。(每点2分,共4分)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在党的十四大上明确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每点2分,共4分) (5)本题采取分层赋分: 第一层次:(0分)所给答案与所要求回答的问题没有任何关联; 第二层次:(1—2分)能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主题,但未进行论证; 第三层:(3—4分) 能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主题,并能就此进行必要的论证。 主题:变革与社会进步(发展) 论证:从变革与社会进步(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证。例如:变革,去除弊端,促进社会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社会的进步、发展,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一步变革。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取息是不得已的,”可知,是有关利息方面的,由“然而有官吏之俸、辇运之费、水旱之逋、鼠雀之耗,而必欲广之,以待其饥不足而直与之也,则无二分之息可乎?”“可知是为了解决财政困难,保证救济工作的延续性。 (2)根据“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民主成份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可知作者不趁人德意志民主不是假民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依据是“德意志帝国设有一个普遍的、直接选举产生的国会”,“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另外,德意志帝国还存在着新闻自由”。 (3)三权分立较容易得出。由“因为要通过考试制度来挑选国家人才。我期望能根据这种办法,最严密、最公平地选拔人才,使优秀人才掌管国务”可知增加考试权必要;由“至于纠察制度,是除了要监督议会外,还要专门监督国家政治,以纠正其所犯错误,并解决今天共和政治的不足处……从”可知要增加纠察权。启示言之成理即可比如学习西方不能照搬照抄要变通等。 (4))国际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较容易得出。国内面对一系列困惑,邓小平及时进行了南方谈话,解决了人们思想上的一些谜团,政府及时召开了十四大,提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5)主题应从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进行论证。两者关系式相互的,互相依存的,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各出社会弊病,反过来,社会进步和发展了又会进一步为改革开辟道路,有利于改革全方位的进行,以及改革效果的显现。 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中国改革开放·改革与社会发展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分)发生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世事纷纭已极。和会散后,又益以青岛问题,集矢曹、章;继以罢学,牵率罢市。咄咄学生,救国良苦……国中革命之说,暗长潜滋。

——根据《严复集》整理

材料二  日本人的暴行和残酷,有助于中国各界人士民族主义思想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同感。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

1943年1月,美、英两国正式废除了在华领事裁判权等项特权。1945年6月,世界上50个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制宪会议上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的大国地位通过联合国宪章得到了国际法的正式确认。    ——百度文库 

从战略上,中国抗日战争积极配合和支持了盟国的作战,不仅打破了日军北进苏联的计划,而且迟滞了日军南进太平洋的行动,彻底粉碎了德、日法西斯北攻高加索、中东,南攻澳大利亚、锡兰,在埃及和印度实现东西会师的战略企图

——岳思平《中国抗战为世界和平做出历史贡献》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规定: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四、构成一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以达成上述共同目的。

——《联合国宪章》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严复所称“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为“利己杀人,寡廉鲜耻”的依据,(2分)从政治与经济的角度,归纳“一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联合国与国联的规定有何不同?(4分)联合国“协调各国行动之中心”指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该“中心”在“制止侵略”方面的一个实例。(2分)

 

查看答案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被誉为“震撼世界的10本书之一,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主要是因为它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进一步证明了“上帝造人说”的合理性   

C.改变了人对自身与环境的看法,动摇了对上帝的信仰

D.深化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开创了分子生物学

 

查看答案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他是   

A.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B.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查看答案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1957年3月25日 

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于1958年1月1日行使职能。

1957年11月14日到16日

十三个国家的共产党代表在莫斯科开会。会议要求团结起来,反对外部的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并在内部消除机会主义。

1957年12月19日 

北约组织在巴黎召开最高级会议,决定在欧洲置导弹基地。美国对此项武器保有基本控制权。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状态

C.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D.世界美苏冷战格局,新的力量已孕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