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 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代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
C.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 年哈里曼就罗斯福要求参加对日作战意图作证时说:“存在的巨大危险是苏联可能袖手旁观,而等我们牺牲了大批美国人的生命打败日本之后,红军长驱直入满洲和中国北部大片地区。那时苏联人就能轻而易举地以‘公众要求’为口实,建立满洲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了。”罗斯福力图使斯大林先前所谈的一般保证化为俄国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行动……
——《美国第82 届国会关于远东军事形势听证会》
材料二 1945 年2 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了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 经罗斯福和斯大林修改后,即成为邀请丘吉尔共同签字的协定文本。其条件为: 对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 现状予以维持;库页岛南部及邻近的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大连商港国际化,苏联在该港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国际条约集》
材料三 苏联本身和中国政府签订了一项苏中友好同盟协定,俾其以武力协助中国达成自日本枷锁下解放中国之目的。
——《国际条约集》
材料四 我们在克里米亚的会晤,重申我们共同的决心,即在今后的和平时期中,一定要保持并加强在这次战争中使联合国成为可能和确定目的上和行动上的团结一致。
——《美国对外关系外文文件集》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美国要求苏联尽早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目的是什么?(4分)材料二中苏联同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说明了什么?(4分)
(2) 据材料一、三分析,美国政府在外交上取得了什么成功? (3分)其最终目的是什么?(3分)
(3) 据上述四则材料,评价美苏等国的外交活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6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海利哥兰岛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二 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力量,努力争取适合我们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继续只是欧洲大陆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三 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和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完成:
(1)材料一中英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德国的政策倾向是什么?为什么1866年德国政府会“卑微”?1911年德国发生了什么变化?(10分)
(3)材料三中英国的政策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什么?(6分)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他们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是指( )
A.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
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