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并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等可知,在明朝后期,许多农民纷纷弃农从商,即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符合题意;ACD三项的表述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徐光启《农政全书》载,“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这说明当时(  ) 

A.商业是棉纺织发展的前提             B.商人买贱卖贵伤害了农业

C.北方农业生产比南方发达             D.南方经济较北方更有优势

 

查看答案

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各地贡绢州数量列表如下,这一现象说明(  )

分布地区

贡绢州数

该路州数

贡绢州所占比例

华北地区

49

68

72.1%(占全国总州数21%)

四川地区

21

62

33.9%

江南地区

24

93

15.8%(占全国总州数10%)

A.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

C.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D.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

 

查看答案

《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非常兴盛     B.土地兼并的现象比较普遍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代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查看答案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的经济重心,但是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区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区获得了显著发展,使长期以来的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与悬殊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     B.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

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     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钱”字很少见于文学作品中。而从两晋时期起,它的别称被大量收录:鲁褒尊其为“孔方兄”,干宝以“青蚨”称之,而王衍则贬之为“阿堵物”。这说明魏晋时期(  )

A.商品经济发展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变革   

B.自然经济解体导致儒家义利观的解体

C.儒家思想地位的变迁影响文学内容变化

D.商业繁荣为市民文学发展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