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1870年~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 棉布 | 金属和矿物 | 机械 |
1870 | 28.0 | 5.8 | —— |
1880 | 24.9 | 5.5 | —— |
1890 | 20.2 | 5.7 | 0.3 |
1900 | 21.5 | 4.7 | 0.7 |
1910 | 14.7 | 4.3 | 1.5 |
此表反映出( )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前身)于1868年—1871年刊载的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
年份 | 宗教 | 世俗消息 | 科技 | 比评与建议 |
1868年 | 48% | 26% | 22% | 4% |
1869年 | 36% | 36% | 9% | 19% |
1870年 | 18% | 68% | 5% | 9% |
1871年 | 16% | 46% | 23% | 15% |
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 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
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 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
198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