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

“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大英钦差大臣……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同襄办。……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1858年)天津”。上述材料表明                           

A.华夷秩序的传统外交体制解体    B.列强控制北京设立使馆区

C.停止了外国领事的司法裁判权    D.于北京设租界由各国共管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内容属于《天津条约》的内容,BD项属于辛丑条约的影响,故排除;从题干中“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 待大英钦差公馆眷属、随员人等,或有越礼欺藐等情弊,该犯由地方官从严惩办”的信息,可以看出,这突破了传统华夷之辨的外交体制,故A项正确。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天津条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某篇文章中谈到:“清末人却一意想变法,把此制度也连根拔去。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人事奔竞,派系倾轧,结党营私,偏枯偏荣,种种病象,指不胜屈。”“此制度”当指

A.科举考试      B.君主专制      C.纲常伦理      D.军机六部

 

查看答案

史学家何炳棣在《读史阅世六十年》中写道:“汉高祖大朝群臣为太上皇祝寿时戏言以天下为产业……(明太祖)祭祖时以天下《赋役黄册》与鱼肉果蔬并陈。”这主要表明了古代中国      

A.天下为公    B.儒法并施    C.以农为本   D.家国一体

 

查看答案

中国的地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  

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地学记载的精准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梭伦改革的第一个重大措施是颁布“解负令”。平民所欠公私债务一律废除,雅典公民沦为债奴者一律解放……那些因负债而押出土地变为“六一汉”的人……重新成为自己土地的主人……然而,“解负令”并不是平 分土地,所以贵族阶级祖传的土地,亦即非因高利贷收进的抵押土地仍归贵族所有,贵族阶级的优越经济地位并没有受到摧毁性的打击。第二项重大改革措施是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等之分……第一等级可任执政、司库及其他一切官职;第二等级与第一等级同,唯不得任司库;第三等级可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则依旧不得担任一切官职,但可以和其他等级一样出庭担任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材料二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即使是那些有势有财之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梭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梭伦消除贵族与大众之间的冲突的主要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一、二,梭伦针对贵族与大众之间的矛盾采取了怎样的处理原则?(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梭伦改革有何借鉴意义?(6分)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安石)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乏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二  荆公(王安石)当诸法草创将次就绪之时,……不免有求治太急、用人太滥之弊耶?……青苗法立意虽善,然以理势度之,不能有利而无弊,其或初年行之颇得其人,故见效多而见病少欤?抑公之聪明犹有所蔽,未及尽察欤?虽然,如当时反对党之诋其有弊而无利,此又殆必无之事。……免役法厘革数千年之苛政,为中国历史上讦一新纪元。当改革伊始,虽不免一部分人略感苦痛,然所不利者在豪右之家,前此有特权者耳,自余细民,则罔不食其赐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材料三 变法扩大了封建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发达,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摧抑兼并、均济贫乏”的措施,不仅没能摧抑兼并,而且加重了贫乏的经济负担。变法阻碍了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使很多重要城市的商业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打击。

——李华瑞《九百年来王安石变法评议的演变和发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上万言书的背景和基本主张。(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评价。(2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措施以求得“摧抑兼并、均济贫乏”?材料二对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4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变法对今天改革有何启示?(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