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整个黄淮海平原而言,自公元1470...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整个黄淮海平原而言,自公元1470年至1979年的510年中,有491年遭受不同范围的旱涝灾害。无旱涝的年份只有19年,占总年数的3.7%.这种持续不断和反复出现的各种灾害,对黄淮海平原的经济发展起着严重的抑制作用,当地粮食产量年均每亩不到100公斤。黄淮海平原的农民世世代代在灾害饥饿中挣扎。

1846—1910年江苏、安徽两省之淮北地区历年灾荒总表

省别

灾害年数

灾区

灾别(某种灾害发生的年数)

江苏

53

2853

49

38

2

10

安徽

43

1769

40

35

19

23

——摘编处邹逸麟主编《黄淮海平原历史地理》

材料二 从1780年到1880年的100年间,英国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所提供的能源建立了世界上技术最先进、最有活力和最繁荣的经济。由于蒸汽机的作用,工厂将得以汇合集中起来形成一些巨大而黝黑的工业城市。蒸汽机使无穷的烟云飞翔在这些城市的上空。曼彻斯特和附近的一些小城市,到处都弥漫着煤烟,在煤烟的侵蚀下,原来漂亮的红砖建筑物都变成了黑砖,给人一种特别阴暗的印象。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工业城市没有一个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典型的就是伦敦的泰晤士河,由于工业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到河中,使得本来清澈宜人的“母亲河”变成了奇臭无比的污水河。

——摘编自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材料三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也使人类陷入了生态危机。人类通过反思工业文明的局限而呼唤生态文明,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经济方式,随着发展诞生了知识经济。与工业文明无限地索取和利用资源不同,生态文明注重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强调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系统良好循环的基础之上。

——摘编自佚名《知识经济与生态文明》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传统农耕经济和近代工业经济的局限性,概括指出近代苏皖淮

北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知识经济兴起的原因。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论证三种经济形态的特征。(10分)

 

(1)局限性:传统农耕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难以真正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近代工业经济以能源(或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分) 落后原因:自然灾害多发;近代列强侵略的深入;小农经济的脆弱性。(3分) (2)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造就一大批新兴产业;人们对近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呼唤生态文明。(2分)②特征:能结合材料和史实,言之成理即可按等次赋分。(7分) A. 第一等次: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传统农耕经济受自然奴役,如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制约,但没有环境污染问题;近代工业经济奴役自然,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现代知识经济将帮助人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不再受资源和环境的困扰,如信息技术等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受到生产力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制约。 B. 第二等次:传统农耕经济受自然奴役,如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制约;近代工业经济奴役自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现代知识经济将帮助人类实现生态平衡,从而不再受资源和环境的困扰。 C. 第三等次:酌情给分,但最高不超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中农耕经济的局限性依据材料一中“这种持续不断和反复出现的各种灾害,对黄淮海平原的经济发展起着严重的抑制作用,当地粮食产量年均每亩不到100公斤”的信息可归纳出传统农耕经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难以真正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近代工业经济的局限性从材料二中“利用自己的煤炭储备”“弥漫着煤烟”“奇臭无比的污水河”等信息可归纳出以能源(或资源)的巨大消耗为代价,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第三小问落后原因依据材料一可归纳出自然灾害多发,再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的史实来分析可得出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及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3)第一小问原因从材料三中“人类通过反思工业文明的局限而呼唤生态文明,这就需要一个新的经济方式”的信息可归纳出人们对近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呼唤生态文明;再结合美国新经济产生的史实可归纳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第二小问论证特征属于开放性设问,言之成理即可,要注意联系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做到逻辑严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近代工业经济;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新经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

涌现出一批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786年,海军部财务处长官和陆军部主计处长官每年分花费500镑和1000镑雇人代职,官俸剩余部分留作己。……最显荒唐的是一批领取干薪者的存在。他们虚领职衔,无所事事,按时支薪,不愁衣食,是典型的寄生者。18世纪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尔的儿子尚在幼年,每年即可支取400年金。至1780年,有的审计官已有三十余年没有履行职守。……19世纪中后期,议会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根本性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民国时期,现代的文官制度被引进中国。文官考试有一套极其严格的考试程序:如对褫夺公权,亏空公款,曾因脏私处罚有案,吸用鸦片或其它代用品的人则不允许其参加考试……如考官入闱,即考试院在举行文官考试时,先要聘请一些人为典试委员与襄试委员,这些委员在受命之日起立即启程赴任并住考试院。在考试期间要断绝一切交际应酬及函电往来,就如同禁闭,一直到考试完毕,出闱以后才恢复自由。入闱期间食宿均在其中。室外、院内警卫森严……监试委员套之任务是监督保证考试的公正严密,纠举徇私舞弊。……试卷之弥封,弥封册号之弥封保管,试题之交出发给,试卷之点收及封,弥封之拆去与对号,应试人总成绩之审查,及格人员之榜示,都要在监试委员监视之下为之。

——摘编自史新恒《民国时期文官群体初探》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性。(6分)

 

查看答案

下表说明

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百分比)

时间

发达国家间贸易

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贸易

发展中国家间贸易

1965

59.0

32.5

3.8

1970

62.1

30.6

3.3

1975

46.6

38.4

7.2

1980

44.8

39.0

9.0

1985

50.8

35.3

9.0

1990

55.3

33.4

9.6

1995

47.0

37.7

14.1

(注:总数不足100归因于与经互会国家的贸易,国家未被区分,有误差。资料来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贸易趋向统计年鉴》)

A.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

B.发达国家主导国际贸易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C.贸易失衡激化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矛盾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查看答案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 “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的奇迹……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下列选项,对材料中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东亚的奇迹”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普遍奉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造就“北大西洋的胜利”

C.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北大西洋的胜利”的重要原因

D.“新经济”的广泛兴起促成了“北大西洋的胜利”

 

查看答案

1985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这反映出(    )

A.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B. 突破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是根本对立的传统观念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