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说过:“如果有同志参加过十年苏维埃时期的内战,就会懂得…都是处于敌人四面包围中作战。敌人的方针就是要扭在苏区边缘和苏区里面打,尽情地消耗我苏区的人力、物力、财力,使我们陷于枯竭,即使取得军事上若干胜利,也不能持久。”这说明
A.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 B. 军事上的胜利没有意义
C. 资源枯竭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D.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错误
19世纪末一份传单写道:“海禁大开以来,泰西传教通商,凡我二十一省,…不应侮弄祠堂,不应袒护教民,不应动摇边疆。…予实义愤所迫,委身以报君王。”传单反映了
A. 反对帝国主义对华的经济侵略 B. “扶清灭洋”的基本思想
C. “义和团”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D. 民众思想保守有仇洋偏见
英国海军对华方略中写道:“这些行动的目的是双重的:首先,是以截断沿海贸易来困扰中国政府;其次,尽可能多多掌握中国人的财产,用以保证中国政府答应(我方)提出来的要求。…帝国所有沿海省份都会痛切感受贸易停顿的影响的。”围绕此方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方略运用于鸦片战争时期
B. 此方略运用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 反映该战争的性质为商业贸易战争
D. 战争结束后确立了广州“一口通商”的地位
欧洲近代史上某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宪法
A. 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B. 是德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标志
C. 标志着代议制民主的形成 D. 是法国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国会对总统、副总统及官员有弹劾权,提出弹劾之权属于众议院,审判弹劾之权属于参议院。”这反映了
A. 分权制衡 B. 司法独立
C. 自由平等 D. 人民主权
1867年,英国颁布了议会改革法案:“取消四十六个‘腐败选区’的议会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进一补降低选举资格限制,扩大选民范围…”这次议会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A. 迈出了19世纪英国议会改革的第一步
B. 英国下层劳动者和妇女拥有了普选权
C. 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D. “统而不治”使君主制获得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