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从材料“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到“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说明科举考试越来越规范,使人才的选拔更加公正。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赢秦氏,始兼并,传二世。”这段《三字经》反映了

A.由分封走向统一的进程  B.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           

C.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D.君主专制强化的历程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同甲:战争永久地束了。正的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同乙:战争并没束。新的世界大悄悄拉序幕。

据材料并结合所识论证材料中的某一个观点。(15分)

 

查看答案

(15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6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9分)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古代都城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形成的都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的缩影。

满分5 manfen5.com

 比较唐朝长安平面图与北宋东京平面图,提取两项有关唐宋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变法结果的异同。(9分)

 

查看答案

(23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19年,宣王即位。他像其父广招天下士而尊之,大稷下学宫第康庄之衢”,修起“高大屋”,授之“上大夫”之。勉其著,展开学术争鸣,吸的建和看法。宣王,稷下的量多百千人”。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纵横、兵家等各种学术流派,都曾活在稷下舞台上。武帝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置明,以天下之士”的建武帝采董仲舒的建,于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安建立太。最初太中只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武帝到新莽,太中科目及人加多,开设解《易》《诗经》《尚书》《礼记》《公羊》《谷梁》《左》《周官》《尔雅》等的程。

——《中古代育史》

材料二  同治元年(1862)七月二十九日,恭王奕䜣、李鸿章、曾藩奏准在北京立同文,附理衙。同治皇帝曾下旨认为设立京同文“不借西法以引中法,非舍道而入歧途”。由此确立了京同文的合法地位。1901年它并入了京堂,是京堂最早的成部分。          

——《中古代育史》

(1)据材料一,从战国代思想主流的试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分析其影(9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京同文办学合所识说其原因。(8分)

(3)据以上材料和分析,响教展的因素。(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