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注: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疫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流通,而国用饶矣。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4分)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4分)

(4)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请选择其中一种意见,发表评述。(4分)

 

(1)状况:官僚机构臃肿,禁军数量激增(“冗官”、“冗兵”,2分)。 原因: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2分)。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2分)。 成效: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入增加(2分)。 (3)主要原因:新法执行中用人不当,存在损害百姓利益的现象;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4分)。 (4)持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加强了军队战斗力,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状况。 持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认识与理解。为加强中央集权,北宋初年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结果导致机构增多,人员大增,出现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冗官现象,材料一体现了这一问题。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内容及作用的认识。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材料二中包含了王安石变法的哪些内容,然后联系所学回答材料二没有设计的内容: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回答作用,联系学过的王安石富国之法的作用回答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与理解。回答时要紧扣材料,材料三主要反映了王安石变法触及到了地主官僚的利益,材料四主要是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给反对者提供了口实,遭到反对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王安石变法的整体分析评价。此题属于开放式题目,回答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肯定或否定;然后结合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及作用分析回答。同时要注意分析要全面,不可以偏概全;还要注意与当时的具体社会环境相结合。 考点:古代中国·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结果及评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佩里叩关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重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奇不意地创造神话。

——《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四 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泰晤士报》主编姬乐尔致该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的信(1898年11月25日)

材料五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颐

材料六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七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⑴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重大事件对中日两国有何相似的影响?(4分)

⑵运用日本19世纪下半叶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日本人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8分)

⑶主编姬乐尔通过“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表达了必须改变旧的政治制度,改革才能成功的观点,戊戌变法未能“打破鸡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了“打破鸡蛋”,明治政府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6分)

⑷根据材料五、六、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6分)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期,一些主要欧美国家殊途同归,发展了资本主义。下列国家中通过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是(  )

A.俄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查看答案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论文主题可能是: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C.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

 

查看答案

下列观点倾向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夫不可变者,伦纪、圣道心术也,非器械艺也

B.当世恶疾,帝制为最,唯合众共和为世界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C.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D.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行斯强也

 

查看答案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日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