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材料“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反映的是宗法制度。“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 ,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反映出父为“家君”,君王为“国父”,B表述正确;“父母官”的称谓并未体现“皇位世袭”,且A项仅从君王位置上表述,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A;“父母官”的称谓并未体现“男女平等”,排除C;D表述的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不符合题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分)

材料一: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贷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脱离了农奴依附身份的农民享有其他自由的农村居民同等的权利。结婚和处理自己的家庭事务勿需地主同意,不再任人买卖、典押或赠予。每个农民可以遵照自由农村居民有关法规,获得不动产和动产为私产,可以转卖、抵押和把它们作一般处理。

——据俄1861年《关于脱离农奴依附关系的农民的一般法令》

材料三 :19世纪末,年轻皇帝光绪意识到有必要对帝国进行一切彻底的改革。1898年夏,他颁发了一系列的改革法令,被称为“百日维新”。他们……建立新学校,传播欧洲的学风,鼓励西方式的生产方法,按西方式建立一支军队。

(1)有人认为王安石变法未完全做到“不加税而国用足”。请你说明理由。(4分)

(2)结合材料二,归纳脱离依附关系的农民获得的权利。(4分)据此指出“一般法令”收到近代欧洲哪些社会思潮的影响?(2分)

(3)根据材料,概括“百日维新”中维新派学习西方的主要措施(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

 

查看答案

几千年来的中国,有人崇拜孔子,有人批判孔子,但是谁也绕不开孔子,孔子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阅读材料回答。(15分)

材料一  子之武城(鲁国小邑,当时孔子的学生言偃任武城宰),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意谓治理这样一个小地方,用得着这样大张旗鼓地用礼乐进行教育吗)子游(言偃字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同学们)!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

材料二  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救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意指借鉴)。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朕今所好者,惟有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誓无耳。

——唐太宗

材料三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孟子便主张民权。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便是主张民权的大同世界。又‘言必称尧舜’,就是因为尧舜不是家天下。尧舜的政治,名义上虽然是用君权,实际上是行民权,所以孔子总是宗仰他们…由此可见,中国人对于民权的见解,二千多年以前已经早想到了。”

——孙中山

(1)材料一中言偃任地方官实践了孔子的哪些政治主张?(2分)从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哪些风格?(2分)

(2)唐太宗自称好“周孔之教”,结合材料说明他弃法崇儒的原因(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太宗是怎样从经济政策和法律制度方面实践“以仁义为治”?(4分)

(3)从材料三中归纳,孙中山认为孔子主张“民权”的依据是什么?(1分)中国古代的民权与近代民权的区别?(4分)

 

查看答案

(20分)中国历代王朝都重视通过户籍或其它制度实施对民众的管理。

材料一  居延是中国汉唐以来西北地区的军事重镇,在此出土的汉筒残卷记录了这样的内容:三坞燧长居延西道里公乘徐宗,年五十……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居延汉简甲乙编》

(注:燧:最基层的哨所。公乘:爵位。直:值。)

材料二  明代手工业者一律编入匠籍,隶属于官府,世代相袭,实行轮班或住坐为国家服役。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清代八旗制度在努尔哈赤创立时既管理军国大政又有监督和任免大汗的权力。

顺治、康熙、雍正几代帝王采取措施逐步对八旗制度进行了调整和改革。、

顺治

上三旗与下五旗的分治。上三旗由皇帝自将,实力不断扩充,下五期驻防各地。

康熙

不启用与各期有关涉的宗室诸王、贝勒重操旗务,而是任命亲贵皇子主持同色三旗旗务。

雍正

专派监察八旗御史,各旗互查,鼓励官员及旗下人大胆地揭发讦告。

——摘编自徐凯《清代八旗制度的变革与皇权集中》

(1)据材料一,归纳汉简记录的主要信息。该材料可作为研究汉代历史哪些领域的史料?(6分)

(2)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工匠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8分)

(3)据材料三,概括清代前期强化八旗管理的主要方式,这体现了该时期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资治通鉴》载:唐朝贞观年间,“中书、门下及三品官入阁奏事,必须谏官、史官随之,有失则匡正,美恶必记之。诸司皆于正牙奏事。御史弹百官,服豸冠,对仗读弹文。故大臣不得专君,而小臣不得为谗。”材料主要反映了唐朝

A.议事公开,加强君臣之间的约束

B.中央集权加强

C.贯彻法家治国理念,突出法制建设

D.实行监察权与行政权分离制度

 

查看答案

元朝初立御史台。忽必烈诏谕说:“台官职在直言,朕或有未当,其极言无隐。”嗣后,数月间“追理侵欺粮粟近二十万石,钱物称是。”忽必烈敕令中书省、枢密院,凡有事与御史台官同奏。廉希宪曾曰:“立台察,古制也。内则弹劾奸邪,外则察视非常,访求民瘼;裨益国政,无大于此者。”从材料中不能够得出

A.御史台官员权限过大招致不满

B.御史台官员可以谏言皇帝

C.忽必烈借鉴了唐宋的政治文明

D.元朝御史台可以纠察百官、追理财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