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
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
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了学习西方的深化
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唐诗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诗句中体现这一节日的是
A.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B.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竞废眠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影响,而孔子在中国历史的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
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
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
C.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
D.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的事物面貌和状态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下列言论与上述材料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万物将自化
B.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