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我国调整大专院校,“人文学科受到了抑制,许多所工科学院创办起来,而综合性大学则被削减。……1960年,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这一史实说明
A. 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人才
B. 国民教育体系的完善推动新中国教育的发展
C. 高等教育深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
D. “三个面向”和“科教兴国”战略得到贯彻
1980年代初期,大量知青和工人返回城市,为解决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国家允许他们开办“个体企业”,同时规定“个体户雇工不得超过7人”,企业主自己也必须从事劳动。这说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建立
C.单一公有制经济结构有所突破
D.城市经济改革已摆脱计划经济束缚
阅读右边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曲线图,指出造成其中最低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三大改造造成的直接后果 B.大跃进运动的推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行 D.自然灾害的影响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限制
C.外交工作迎来宽松的环境
D.外交工作在国际社会取得重大的影响
1912年6月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介绍了两个月前泰坦尼克号邮轮遇险事件如图。这反映出( )
①教材编撰者关注国际时事
② 教材编撰者倡导人性向善
③民国初期公民教育成效显著
④民国初期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
A. 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 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 小农经济彻底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