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

(19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3分)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4分)

 

(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6分) (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分) (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2分) (4)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2分,答出1点即可)原则:皇权至上。(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自秦朝开始,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历代统治者为解决好这两对矛盾,特别是在对待君权与相权这一对矛盾时,可谓煞费苦心:是用丞相还是不用丞相;是多用丞相还是少用丞相。至汉代,为解决丞相位高权重的局面,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汉武帝采取了以下措施: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2)历代统治者在对待君权与相权这一对矛盾时,可谓煞费苦心,至唐代,统治者在对待丞相问题时,采取的态度是多用丞相,丞相相关部门间相互牵制,已达到“分而治之”,从而巩固皇权,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传达)、执行功能,三省长官均为丞相,三部门间职责明确。正因为如此,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所以,刘祎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明朝内阁大学士的职责有以下几个方面: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明朝对丞相的态度是:不用丞相,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但皇帝日理万机,忙不过来,怎么办,于是,到明成祖朱棣时,协助皇帝的一个机构产生了,即设立内阁。因为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法定机构,没有决策权,不能统领六部,其地位当然不能够跟丞相等同。 (4)自秦朝开始,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两对矛盾,即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历代统治者为解决好这两对矛盾,特别是在对待君权与相权这一对矛盾时,可谓煞费苦心:是用丞相还是不用丞相;是多用丞相还是少用丞相。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代王朝统治者在对待相权这一难题上,采取的策略是,分散权力,“分而治之”,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其基本线索可以形象概括为:从用a个丞相,到用5a个丞相,再到用10a个丞相,最后到用0个丞相。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电视系列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中说道:“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深圳中英街开始流传着一个谜语:1997年之后是什么?”历史发展揭示出的谜底是(   )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九二共识”                  D.澳门回归

 

查看答案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查看答案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材料得出的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A.毛泽东当时已经提出“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台湾是建国以来的既定方针

C.毛泽东希望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

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查看答案

“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