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大意为“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也就不能兴盛。礼乐不能兴盛,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不知怎么办好。所以君子一定要定下一个名分,必须能够说得明白,说出来一定能够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根据此可知,“礼”和刑罚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D项理解不正确,故选D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东西方先哲·孔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柏拉图心目中理想国家的统治者应该是

A.公民推选出来的贤士              B.战场上克敌制胜的勇士

C.仁慈而有权威的贵族              D.富于理性和智慧的学者

 

查看答案

百日维新期间,普通绅民纷纷上书,据康有为记载:“至有野民渔人上书,纸用二尺条长,称及皇上亦不抬头,上亦一笑置之。”这说明

A.中国下层人民对光绪皇帝不尊敬

B.许多上书没有遵照奏折格式,人民急需教育

C.新政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激起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参政热情

D.光绪皇帝比较通情达理

 

查看答案

《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

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强           B.改革了封建体制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查看答案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提倡维新变法           B.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

C.宣传科学救国           D.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

 

查看答案

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点的是

A.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农民可以通过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 

D.农民仍然受到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