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主体制...

【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根据近代早期的英国法律,表达对政府的批评言论,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会受到惩罚。英国殖民者将上述法律带到了大西洋彼岸。1735年,纽约报纸发行人彼得·曾格,因发表批评纽约总督威廉·科斯比的言论,而受到指控,罪名是煽动诽谤。但是,曾格的律师成功地说服陪审团判曾格无罪,理由是曾格所发表的情况属实。科斯比诉曾格案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案例。

1791年,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是人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民主社会的基石之一。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人民知情的权利”,即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如果把民主体制理解为亚伯拉罕·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那么,政府的事务实际就是人民的事务,而这也是自由的新闻机构的角色与公民的民主关注的汇合点”。

——摘编自梅尔文·乌罗夫斯基《人民的权利——个人自由与权利法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新闻出版自由权利得以确立的历史条件。(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言论和出版自由”是美国民主社会的一个基石的原因。(6分)

 

(1)有追求自由、民主的传统;受启蒙思想影响;通过典型案例打破“因言获罪”的法律;言论和出版自由载入宪法。(10分) (2)实施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对政府进行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公开和透明。(6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中“民主体制和随之而来的自由,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演变“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由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权利引申出一个新的权利诉求“等信息从民主自由传统、启蒙思想影响以及宪法的规定等角度综合分析作答。第(2)问以及材料中“ 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禁止政府对公众获取信息的来源加以限制。人民知情的权利与新闻自由密切相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民主实施的条件以及舆论监督的角度去归纳答案。 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美国的民主•1791年宪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败后光绪帝痛感危亡在即,锐意变法,他曾对庆亲王奕劻说:“太后若仍不给我事权,我愿退让此位,不甘做亡国之君。”18956月,光绪帝读康有为的上书深受启发,遂于1895年至1897年间屡颁改革性质的法令。1898611,慈禧太后面告光绪帝:“前日御史杨深秀、学士徐致靖言国是未定,良是。今宜专讲西学,明白宣示。”于是,光绪帝颁布了变法诏书。15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帝下诏将他的老师翁同龢开缺回籍,并令授任新职的高官大员,须向慈禧太后谢恩。16日,光绪帝在一度“战栗变色”后,仍如期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事宜。94,光绪帝下令将阻止变法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6人革职,后又把阻挠变法的李鸿章逐出总理衙门。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绪帝为推行变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戊戌变法中光绪帝的作用。(10分)

 

查看答案

(36)中西方科学思想文化相互交流,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利玛窦(15221610),明末来华的意大利耶酥会传教士,曾因献自鸣钟、《坤舆万办全国》给朝廷,而获准留居北京传教。在华期间,他说汉语,穿儒服,与士大夫交流,传授西学,并将“四书”译成西方传入欧洲。

材料二  17世纪期间,……,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他们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由于其儒家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被推崇为模范的文明。例如,伏尔泰(1694--1778)用一幅孔子的画像装饰其书斋的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四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中国人对西学一直存在争论,以下是其中的三种观点:

甲:认为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乙:认为甲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已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丙: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1)利玛窦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目的,他采取了什么方式?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利玛窦为什么没有把西方最先进的科技文化(如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介绍至中国。(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文化对世界的主要影响。(6分)

(3)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为什么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8分)

(4)依据材料四,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你认为谁的观点最合理。(8分)

(5)通过以上对文明交流的探究,我们从中得到哪些认识?(4分)

 

查看答案

“它站起来反对18世纪的古典主义、启蒙思想、理性思想以及这些领域内的秩序”,强调“对自然之爱、上帝精神存在和感情力量之间的联系”。最符合上述创作倾向的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        

C.《母亲》               D.《老人与海》

 

查看答案

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