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科学家为自己撰写的悼词:“他的妻子和妹妹已经走了,他的终生挚友贝索也走了,现在该他了,既然过去和未来并无区别,生与死又何足道哉!”该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称,莫言的作品是“幻觉现实主义融合了民俗传奇、历史与当代性”。下列各项与莫言的作品风格最相近的是
A.“我从不寻找,我只是发现。”
B.“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
C.“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关。”
D.“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
“自然之中,决无贫贱之分。在阳光底下,破败的茅屋可以看成与宫殿一样,高贵的皇帝和穷困的乞丐是平等的。”这里描述的画派是
A.浪漫主义 B.印象主义 C.写实主义 D.现代主义
孟德斯鸠说:“启迪人民不是无关紧要的事。官吏的成见是从国家的成见产生的。在蒙昧时代,人们就是做了极坏的事也毫不疑惧。在开明之世,即使做了最大的好事也还是要战栗的。”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限制国家权力是摆脱蒙昧的关键
B.启迪民智是形成开明国家的前提
C.理性精神的觉醒是开明国家的本质标志
D.价值判断多元化是开明时代的典型特征
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B.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C.赎罪券和《圣经》D.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在欧洲文化史上,苏格兰拉底被誉为“为追求真理而死的圣人。”以下言论能体现其对真理矢志不移追求的是
A.“顺应自然的生活是至善的生活”
B.“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人的”
C.“未经过考察的生活并不值得过”
D.“须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