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波兰籍银行家兼经济学家布罗赫在19世纪末期曾预言,由于文明的进步和工业的潜力,战争会变得持久和具有整体性,战场上的决斗将变成工厂、技术和资源的较量,军队的重要性退到了第二位。并且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武器杀伤力的增强,将军和士兵会变成纯粹的屠杀机器和被屠杀的对象。
材料二 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罗斯,如果他鼓励农奴和乌克兰人造反……情况对他很可能比较顺利,可是他没有这样做。普法战争中,俾斯麦也没有支持无产阶级的巴黎公社来对抗凡尔赛政府。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形是各国政府都力图到对方政府中寻找代理人,或是利用宣传手段使对方政府威风扫地,或精神崩溃,或制造政治动乱。德国政府不断鼓励俄国少数民族的独立运动,或是利用俄国移民中的激进分子到工厂和军队去制造矛盾。英、法、美则在对德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基础之上,配之以宣传上的攻势。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加上德军战场上的形势不妙,逐渐破坏了德国人在精神上进一步抵抗的决心,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逐渐消失。
(1)布罗赫的预言是否得到实现?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之。(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一战”同以往战争的不同。你怎么看待这些不同?(6分)
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变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以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尼克松的这段话反映出
A.西欧实力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B.世界呈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多极格局
C.欧洲联盟成立,迫使美国调整全球战略
D.美苏争霸受挫,美国急需调整对欧政策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第三世界的崛起
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D.雅尔塔体制的长期存在
美国在建立“东南亚条约组织”时,提出“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说明它建立该组织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B.武装侵略东南亚国家
C.遏制共产主义 D.支援东南亚国家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到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的过程。其标志是
A.雅尔塔体制的确立 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出现
二战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二战
A.消除了国际秩序中的大国强权色彩 B.促成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C.终结了帝国主义在世界的殖民统治 D.促进了世界政治经济的制度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