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历史学家屈维廉在其历史著作中特别强调奥兰治(即荷兰)的威廉入侵英国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欧洲所有的新教各族人民共同汇合在一起来帮助拯救英国,并成为英国历史上的决定性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指( )
A.1688年光荣革命 B.1832年议会改革
C.工业革命的开始 D.责任内阁制形成
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度,克里斯提尼在全国推行区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度。这些改革措施反映出东西方在政治变革早期的共同趋势是( )
A.确立民主制度 B.加强中央集权
C.打破血缘政治 D.实行代议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针对的是两极格局逐渐解体的国际环境变化
C.“韬光养晦”指是专注国内发展、少参与国际事物
D.“有所作为”主要表现为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中明确规定:“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对此材料下列解读准确的有( )
①对当时美国亚太霸权政策有一定约束
②这是中美建交后取得第一个重大成果
③包含着反对苏联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
④直接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实现军事停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文汇报:跨世纪的鲜亮印记》统计出下图所示一组热门词汇,由此可以看出世纪之交的中国( )
A.外交取得突破性的发展 B.民主法制建设发展迅速
C.民主政治建设开始起步 D.国际地位得到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