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唐代的杜佑说“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  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将黄帝、尧、舜,夏商周视为一种制度,将秦汉以降视为一种制度。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材料三  明末清初,一些思想家对封建与郡县制度的优劣问题进行思考。如在官员任期方面,陆世仪说过:“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在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方面,顾炎武也说过“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的名言。王夫之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而顾炎武明确指出:“知封建之所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又说“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近代学者吕思勉也曾经总结说:“中国之历史,犹是分立之时长,统一之时短也。分主之世,谓之封建,统一之时,号称郡县,为治史者习用之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并分析发展趋势(6分)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汉唐时期中央集权存在的问题和结果(6分)

(3)结合材料三回答明清之际思想家认为郡县制存在哪些弊端,请以宋元时期的史实为例说明如何避免郡县制的弊端。(6分)

 

(1)演变:西周实行分封制,秦郡县制,西汉郡国并行制,唐在边境设立藩镇, 元实行行省制(3分)趋势:地方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中央集权不断加强、(3分) (2) 汉初错误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消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3分) 唐中后期,统治腐败,军事举措适当,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威胁中央。(3分) (3)弊端:官员迁转太快,中央集权下,地方缺乏独立发展的空间,仅限制不利于实现国富民强。(3分) 举例:北宋在地方实行分权,最大限度将地方的君权、财权等收归中央,造成积贫积弱,元朝吸收宋朝的教训,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相对扩大地方实权。(3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变化。回答时要联系所学知识及材料分析解答。如材料“秦丞相李斯曾称赞秦始皇“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清代官纂《续通典》则明确地说“封建起于黄唐,郡县创自秦汉”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唐中央集权措施的评价。从材料“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时则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尤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归纳总结答案。 第(3)问,主要考查明清之际思想家对郡县制的认识与理解。材料“明末清初,……‘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方今郡县之弊已极,而无圣人出焉,尚一一仍其故事,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若益趋于乱也’”及所学知识“宋地方分权、元行省制度”归纳总结。 考点: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秦、汉、唐、宋及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统治者面临着两大难题:一是动乱的隐患远未消除。内有武臣拥兵自重,掣肘皇权,外有契丹重兵胁边,伺机进犯;二是急需充实和调整各级统治机构,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和各项事业。为了应付当务之急和谋求久安之策,宋初统治者确定了“尚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宋初统治者在政权建设和各项事业中需要大批统治人才,尤其需要重用和补充大批文职官员。还有,宋初形成的新旧贵族仍有很大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影响,借选士制度来摧毁和消除新旧贵族家庭垄断官员的隐患并建立有利于巩固专制政治的官员晋升制度,是统治者必然的政治诉求。宋初在继承隋唐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确定殿试制度,提高录取后的待遇,完善科举考试的程序(如“封弥、誊录”诸法),使宋代科举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主持变法,在其建议下宋神宗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下令废除诗赋、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札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摘编自王炳照《北宋的科举制度改革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初科举制改革的目的。(5分)

(2)比较北宋初期和中期的科举制改革,指出王安石改革科举制的特别之处。分析其实际效果。(5分)

 

查看答案

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勤奋劳作,努力耕织  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英勇善战,争立军功 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查看答案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查看答案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这一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某生根据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结合所学知识作出了下列四项分析,你认为合理的是

满分5 manfen5.com   

A.北宋政府推行“重商轻农”政策

B.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负担的减轻

C.赋税的不断增加使得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

D.非农业税的激增既是抑商的体现,也反映了工商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