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在英国政治体制中,“它是一个被创造物,但是它有权毁掉它的创造者。它既是一个由立法机构任命的行政体,又是一个可以消灭立法机构的行政体。……从起源上讲它是派生的,但在行动中具有毁灭性。”它是
A、国王 B、内阁 C、议会 D、首相
在谈到内阁的作业时,有学者指出:假如皇帝与大臣发生矛盾,“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依据这一论述得出的结论
A、废丞相降低了行政效率 B、皇帝加强了对百官的掌控
C、内阁没有任何政治权力 D、废丞相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罗素说:“我们习惯于指出,希腊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是我们并不总能认识到,在某些重要的方面,它比起当政府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每位公民对每一问题都能够表决。”他认为
A.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B.直接民主有严重的局限性
C.希腊民主更强调集体统治 D.希腊民主是人类的黄金时期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周公另一创制是将封建与宗法关系结为一体。每个诸侯的疆域内,必须有宗庙,它成为地区上神圣之殿宇,其始祖被全疆域大众供奉,保持着一种准亲属的关系。在领域内不仅公侯伯子男的名位世袭,即主持国政的卿及大夫也仍由指定的世系所把持……”这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治久安
B、血缘分封制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
——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
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 年第1期)
(1)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3分)
(2)评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7分)(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12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二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三 (江南)川泽沃衍,有海陆之饶,珍异所聚,故商贾并凑。其人君子尚礼,庸庶敦厐,故风俗澄清,而道教(按:指儒家礼教)隆洽,亦其风气所尚也。 ——《隋书·地理志下》
材料四 隋炀帝命编著全国各地风俗,编写者“以吴人为东夷”。隋炀帝加以愤责,并称:“昔汉末三方鼎力,大吴之国,以称人物……自平陈之后,硕学通儒,文人才子,莫非彼至。”
——编摘自《太平御览》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汉代至隋代“江南”发生的变化。(4分)
(3)列举两位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有代表性的“文人才子”。(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