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 战争爆发之初, 一...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 战争爆发之初, 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 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 战争脱离平凡的日常生活, 充满兴奋与刺激, 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 战争就是保卫与强化国家, 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在这一阶段, 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 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 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 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与国际的秩序。与当初的期待相违, 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 反而又持续一年、两年, 由此开始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与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 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 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 提出交战规则以及有关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 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格老秀斯对战争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促成其思想变化产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1)欧洲民众: 认为战争是正义的, 是保卫与强化国家。国家: 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 (2)主张: 格老秀斯主张国际战争应受法律约束, 并提出诸如交战规则、战俘待遇、武器使用等原则。 原因: 首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灾难, 使人们更加深对战争危害的认识, 人们普遍渴望和平。 意义: 格老秀斯提出的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这将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 和平主义思潮兴起。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欧洲民众、欧洲国家对一战的看法。回答时主要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如材料“在欧洲各国, 战争爆发之初, 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 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 战争脱离平凡的日常生活, 充满兴奋与刺激, 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 战争就是保卫与强化国家, 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表明民众对战争的态度;材料“在世界近代史上, 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表明欧洲国家对战争的态度。 (2)本题主要考查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及由此制定战争规则的制定。结合材料“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回答“主张”;联系战争的危害分析原因;从原则的人道性及对世界和平的影响回答“意义”。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在权利方面, 人们生而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在法律面前, 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故他仍都能平等地按其能力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与职务……自由传达思想与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各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与出版的自由……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摘自《人权宣言》1789年)

材料二   

“人人生而自由, 在尊严与权利上一律平等”; “从有权工作、自由选择职业、享受公正与合适的工作条件并享受免寸失业的保障”, “人人有同工同酬的权利, 不受任何歧视”, “人人有为维护其利益而组织与参加工会的权利”; “从有享受休息与闲暇的权利”, 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人人有权自由参加社会的文化生活, 享受艺术, 并分享科学进步及其产生的福利“; “人人有权要求一种社会的与国际的秩序, 在这科秩序中, 本宣言所载的权利与自由能获得充分实现。

-----(摘自《世界人权宣言》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50年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政府始终把解决人民的生存权与发展权问题放在首位,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使经济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实现从贫国到温饱与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人民的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依法得到维护与保障……(实现)妇女、儿童权利的保护……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与特殊保护。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人权五十年》, 2000年)

⑴根据材料一、二, 分析《人权宜言》与《世界人权宜言》的异同, 并指出其原因。

⑵概括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人权观的特点。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用比较的眼光看待俄国和中国的近代化改革,感受多元的文化和别样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连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砍掉。”

——《苏联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依附于主人的农奴,它类似美洲的奴隶制,因为农奴是被“占有的”,可以买卖,还可以在农业以外的工作上役使。1861年,俄国颁布了《解放法令》。之后,一位热心的官员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3分)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官员谈话内容的看法。(9分)

 

查看答案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李鸿章1895年3月19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

——《蹇蹇录》中译本,第131~132页

材料二 尽管中国的抗日战争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后已成为世界大战的一部分,但国共军队牵制了100万日本军队的事实并没有在后来的历史记录中得到充分重视。……(但)没有中国的抗日战争,二战在欧洲战场的战事会更加扑朔迷离,出现其他变数。

——《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专家米德博士评价中国抗日战争》

材料三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谓“日蒋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一见解。

——1972年9月29日《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简要评述。(10分)

(2)指出材料二中欧洲学者对中国抗日战争地位看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认识变化的依据。(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交的主要原因。(4分)

 

查看答案

(15分)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自由的漫长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称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为“帝”。嬴政统一六国后,自称皇帝,并说: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这时(18世纪中期)“自由”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印花税法》(Stamp Act)引起了一场吞噬“我们珍爱的自由太阳的意义日食”。居民怀有“自由情结”,将自由和权利视为生活的最高价值和政治的终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自由情结”乃是殖民地居民寻求独立的深层动因。

——《美国通史》第一卷《美国的奠基朝代(1585—1775)》

材料三  英国政治家威廉·格莱斯顿说:“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2009年《新高考》

材料四  2007年6月27日,81岁的英国女王任命布朗为英国首相。至此,先后有11位首相得到她的任命。这些首相来自不同的政党,政治观点不同。尽管其中有些人她不一定认同,但只要他是议会多数党的领袖,她都会授予组阁权。她曾经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                    

----新华网

材料五   回望中国----这个被黑格尔称为“一切例外的例外”的国家。自1840年以来,中国在制度模式上照搬他国一共两次。一次是模仿西方建立宪政共和,即中华民国。二是模仿苏联建立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这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而唯独中国决定走自己的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才创造了今天的经济奇迹和北京模式。这一点在2008年的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弥足珍贵。

----《2008年:西方民主一元化阶段的终结》

(1)从秦始皇开始,为加强君主专制,必然会对各级官员进行监督,那么中国古代秦朝、汉朝、宋朝对官员监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据此说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比较英美两国政治体制的异同(5分)

(3)依据材料五回答“宪政共和”模仿的是西方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中国学习苏联所建立的僵化的社会主义体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是什么?这两次模仿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怎样深刻的教训?(4分)

(4)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查看答案

1864年12月,在狄更斯主编的周刊《一年到头》上,谈到“科举……,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根基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的影响的制度,当其他帝国的统治的代表一次又一次被推翻并被践踏为尘土是,它在全民族的眼中却是神圣的唯一避难所”。作者主要强调了科举制

A.发展的稳定性  B.功能的综合性 C.影响的持久性  D.地位的神圣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