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说明宋太祖时期所有地方文书须长官和通判联合签议,才能实施,宋真宗以后通判可干预州郡政事;A项说法错误,通判直接隶属于中央,因此应该是中央集权逐渐强化;B项监察制度不断完善在材料中得不到充分体现,毕竟制度体系完善涉及多个方面,仅凭权力扩大一个方面不足以印证“监察制度不断完善”的说法;D项地方受到严密监控言过其实。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查看答案

有人总结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特点有“第一,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第二,‘一切以程文为去留’;三,士人定期赴试。”这一制度是

A.征辟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察举制

 

查看答案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此诏书意在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

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

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

 

查看答案

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这表明

A.皇帝权威遭到臣下严重挑战

B.秦朝灭亡在于不遵循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利于统治稳定

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

 

查看答案

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C.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